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 學生遭體罰
2010/11/18 10:31:04瀏覽154|回應0|推薦11



八 學生遭體罰

學生遭老師的體罰,當然原因很多,在教導的過程裡,隨時都存在,等於是每個人可能說沒有不愉快而動怒的時候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所謂修養,需要一個長時間,並非朝夕間即可受用。教育的最終目的,無他,規規矩秬的人品,如果為人師者,尤其需要的倫理的觀念。雖不能說教師是位完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他謙恭之說。到今天已有二千多年,還是給人尊教的。他的為人師表我們知道嗎?見人其學術修養道德的超越常人等等都非現代人可與之並論。以他的「有教無類」的學說而論,他是懷著怎的思想現念精神教導學生,我們不雖理會,非要有份赤誠的愛心不可。這是說教,最為艱難的工作。比之任何工作要辛酸且困難。

在教學的過程裡,師生之間很難避免有若干問題發生。我認為管比教難多了。若管教不善。也難收效果。一位為人師者不但要有豐富專門學識,更要具備廣泛的處世之道,教學的經驗尤為重要。

教師,與工程師不同。學生他有他基本的理想,也有他實際的訴求,他們絕對不能接納像機器的操作模式,同樣是學生的身份,可是有他們各人的父母家庭以及環境的背景。樣樣均足以影響他們心態與言行。站在教師的立場該如何面對他們的要求,這是基本問題。以一般而言,踏進校園走進教室,上課,是離不開書冊或講義,讀讀加一番解說就等於負責任了,大家知道的當然還有很多,尤其是隨時發生的問題,必然要你當機立斷的處理,這時不容你馬虎或是猶豫。如果處理得合情合理,等於事端沒有發生過。若是有了一點差錯,就會鬧起來。這是憑每個人的智慧與經驗,還有是否能忍氣沉著,耐性及所該付出的愛心而定。

就常態而論。年輕的教師與學生的問題較多,因為年輕氣旺,易於動肝火,有時也很難自制,只要稍為聽到或看到學生有不當的言行舉動,即耐不住氣質問,或以嚴詞遺責,當時學生會有反應,有出意外、膽大、調皮、敏感的學生就必須考慮,絕對不能任自己的性情而即加處罰他們,打罵並非正常的行為,尤其是授課之時。最不適用的低劣方法,最好是避免採用。最重要的是了解學生心情,要給予他們的高度自尊。理解和體諒的語態對待他們。千萬不宜用刺激的語調面對。由此有些問題即可立刻消除。我在處理學生犯錯,另有一個方法,有時事情比較嚴重時,不是自己直接地處罰他,而是以婉轉的方式進行。寫好一張犯錯的字條,說明經過,要學生自己送到訓導處。當然他怕不敢送去,讓他有思考的餘地。他一定會說:「老師原諒一次吧」!如果以後再犯呢?「就不再求原諒了」。好吧:老師答應你的要求不過這張字條暫不要送到訓導處去,夾在我的課本裡,不要寫悔過書。只要在上面寫個自己的名字就以表改過的承諾夠了。這樣的收效比之真正的打罵有利而無弊。如果你教過書的人或許也會用過。沒有教過書的人。還會體會不到學生錯誤後和處理的技巧奧妙無窮。目的雖是一樣。效果和安全就大有進出了。

最忌老師對學生心懷成見。這是極度的不適當。要有坦蕩無私的觀念,莫在學生身上專門蒐集他們的不是之處,往往疏忽他們的優點的存在。我知道有些老師即存有些自私的觀念,不是經常的聽到說,不公平的聲音,說這樣的一句話,細加推敲,是有哲理的存在,應該處理於心無愧為守則,就不致有公與不公的遣責或是埋怨發生,最嚴重時會生恨再由恨而生報復之心,暴行以及慘案的發生即由此而來。

學校的行政措施與教學有重要的關係,行政的妥當於否影響學生學習情緒很大,尤其對授課老師之間的感情問題。學生的思想領域多半是近視的,很少能向遠方看,與他最直接是什麼?也是他朝夕放在心裡的問題,只要碰到一點似乎是委屈,那不平衡心就會立刻暴發出來,這時全賴賢明的老師有高明方法來對付,若有差錯,是會引起師生之間的對立或甚至衝突。

說實在的,問題學生無論任何的學校都存在,所謂優中還有更優,劣者之中有更劣。那個學校沒有問題學生的存在。這全是教導的方法適當於否,辦一個為人羨慕的好學校不難,難在沒真正的教育人士有已往的終身感。即使是師範大學的教育學系畢業,又能有多少從事教育於一生。這就告訴我們,踏入學校之門,很多抱著過度一有個暫時就業的工作。等待另一個機會來臨,像這樣流動性的教師,問他是否能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來管教學生呢?我始終是反對所謂過度,更看不起見異思遷流動份子。

不管是那一行,那一業,普遍人心的慾望都有相同點,錢是生命中第一追求目標,何處薪高即到那兒去,所謂水往低處流,這個譬喻來形容志趣,非常的確切。想到教育就不該如是想了。老幾代的前輩,如果以教育為終身職業的,到了終老,多半都是兩袖清風,這是告訴了我們自古以來為人師表,都是清苦的結局。但是給人永遠的尊敬與羨慕也只有教師才能得如此的榮耀,也算一種無形的慰藉。

談到學生的素質,其差別是太大了。優秀善良的學生,是不須費多少心血,自然他就會有成就。同時他們有目標肯努力學習,教學上是順水行舟,無須付什麼代價,相反的就不一樣,這時隨地都會碰到棘手的難題。經常糾纏在你的腦海深處,不易解脫那沉重的壓力。

以台灣而言,像一女中、二女中、建國、附中等公立學校,它們招收的個個是一流學生,一流學校容一流學生是自然現象,而聲譽較低的學校,招來的學生不外都是經他們挑選後的較差之流,在教學是明顯的距離,教導一流的學校學生所費的精力遠少於教次級學生。這是鐵的事實。那個不願在馳名當世的名校授課,可是事實也明白的昭示了我們,這是不可能個個如願保持公平的待遇的,人與人之間是永遠難獲得公平的報酬,大家也認定了這是自然的趨勢,只能無怨無悔的面對。

我認為優與劣並非最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學校行政的主管是否是誠心誠意的辦理教學,如果抱定以教育為唯一的興趣,教導青年為首要任務,我以為這所學校無論是公立抑或是私立,都會有成效,有許多國家以辦私立學校而馳名於世,多少青年不免不得其門而入之歎!像美國最具勝名的學校不還都是私立的吧;所以學校不問公立或私立,只要有教育的使命感,遲早都會受世人尊敬。

學校主管、是個靈魂人物,教師學生多看著而有行動,稱呼校長另有一個微妙難以入耳的名字,那說是稱之為老闆,這純是中傷,為什麼這樣,大家會推測得出其原因所在,最怕辦學流入商業化的模式,不但沒有前途且會影響教育的青年學子的修養準則。再有是教師方面,美其名說:學生知識水準太低,除規定的授課時數之外,主科應該加重,而不外是補習,一時成風氣,許多家長也不在乎為兒女的前途而增加些經濟上的負擔,每月的補習費,比之正式的學費還高,學生為了授課的情面以及他自己升留級的關係,莫奈何只好就範了。這樣補習風氣一但養成,有如百花怒放,除學校之外,投機者都趁而設立補習班,且風行持續至今尚未衰退,完全適合需要方能立足。多半的教師是名牌學校的老師出來兼課,一方面有號召力,另一方是向錢看齊,因此有許老師的收入倍增,過著富足的生活,學生對老師的評論,他們說:「死要錢」,將原來尊敬的老師也貶了身價,被唾棄和厭惡,這是確實不虛的現象,公開而非什麼秘密。這是處於教育界的醜態,也使教育失去正軌,是向不平衡的狹道亂鑽,由此青年學生開始徘徊於三叉路口,在這樣的教育的形象下,學校問題,社會問題,以及師生之的問題,又怎不隨之發生呢?新聞雖說,每天又添了不少報導的話題,社會學校家庭就不斷發生矛盾和衝突。悲劇慘劇演過沒有休止的時候。我所見所聞只表達一個引線,還有更多弊端有待後人去發掘和檢討。

導師制已行之多年,因為利於教管,所以延續及至今未更改。那個制度卻是極為美滿,誰發現的,我沒有那份資料,這到不重要,重要的現實問題,任導師的人選,多半是擔任主科每週上課時也多是等於有充分的時間與學生接近。也有非任科的導師,課程不多,在調配發生困難時遷就的安排,其實其中多少是屬欠當。

認為老師與學生愈接近愈好,可以對學生的了解更為詳細,發現學生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可預先加防範。學生們聚一起,難免不發生語言或肢體的磨擦衝突。這是從童年以至成年者會發生。我們如何去處理他們的爭執呢?見仁見智,各人有各人的錦囊妙計。我認為首先要了解他們之間關係,最好有資料的記錄,能予以檢查,再有要做到徹底的公正,不能有絲毫的偏坦心理,這一點是非常的重要。要能雙方滿意,化解仇視,這須要冷靜的頭腦,更要有耐心慎重著手,千萬莫草率了結,如果沒有充份的時間和雙方溝通,以得到彼此諒解,共同有自我悔誤的觀念,是憑主觀立場妄加判斷。如果粗心大意的話,不但沒將彼此之間的問題徹底解決,如一方不願意,因心理上有畏懼老師因素存在,而不敢坦誠表示,老師理應明白,在此時要有充分的時間給他們心平氣和,自己去反省,將反省的結果告訴老師。在他們的反省裡可決定處罰的輕重,如果能按步來處罰學生,不會產生不良的後果。或許還能使他倆成為今後好朋友。這是最值得重視。我們處罰學生應該向遠處來想。才是最卻當明智的措施。

許多學生間的衝突,原是偶然間的發生,本來都是好朋友,年輕人,不會有懂得什麼禮貌,也不可能自動克制,忍耐更是不會,完全出於無心和天真。你莫把他們間天真小看,就是因為太天真了會出許多的毛病,這是他們不能和成年人相比的地方。

我們要利用他們的天真來管教,如果喪失了童性的天真那即難以管教,頑劣的學生就是此一類形,遇到頑劣的學生是要費多的心力。當然難能個個教到走上優秀的道上,多一份的耕耘,多一分的收獲,自古迄今都存在這個古訓。最完美的飾物,都是從精細的手工裡磨練出來。所謂鐵杵磨針,這多是指引我們處事的典籍,隨時放在心上讓它為處事寶鑑,這未嘗不是我們為人師所當珍惜。泛論學識它太廣泛了。我們無論如何沒有辦法樣樣都知道,何況當今的潮流。新的發明,都是智慧與專學,我們受的只能一點而已,教導學生時當然有不敷應用之時,進修與學習是可彌補教的不足,但有老師,並非百學無缺,而往往在學生面前傲慢放勢,有的學生聽之入耳,有的學生在暗中取笑,我認為老師不但要慎言而且還謙遜,莫以為自己都知道什麼都會,什麼都懂,天下是少有如此全才的人。談過了頭反而會遭到不測的災難。教導學生要避免學生效法你。好處他們未必都能效法,唯有不良的習氣最容易接受。傳染的疾病是最危險,還不是它傳染的太快,殺傷力太強,所以令人畏懼,我想要培養純正的學生性格,以身作則,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隨時都為學生的楷範,孟母教子,為什麼她要三遷,是說環境與孩子成長有不可分離的利害關係。能馬虎嗎?

在此處我要加以說明,我是真心誠意以教為專業看待,所以在四十多年的講壇生活裡,發現許多的問題,一時當然無法盡量描述,僅能擇其要者而言之。從幼稚園到大專院校,我都經歷過,導師的任務,優秀的班級,帶過男女混合班級,帶過純男生班級,也帶過大家卑視劣等生的班級,遺憾的就是沒有帶過純女生的班級。這些班級裡,的確我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探討,試驗,能想到的都去實施。在不同的班級裡多有它的特殊性的存在,在當時的感覺苦惱是必然有,但另一方面也得到安慰與樂趣。

現在來談談,最劣等級班級,一看他們成績就會明白。不算大的班級,有四十五人,沒有女生,全是短髮平頭,這一點到算是一列,看上去不太例外。與優等班級沒有什麼顯的區別。可是在行為上就有他特別的形象。

為什麼沒有人要擔任他們導師呢?明顯的還不是一個怕字當頭。如果沒有研究心態的準備,確實是無人願去試險。教務處別有慧眼明察,早就認為我會允諾去擔任,和我商量,經我考慮,我當時已近退休的年齡,教學的時間愈來愈少了,但是尚有些未了的心願,想在短期能貫徹是最大的願望。就是再做導師看看,能否再發現什麼新的成效。我考慮之後,欣然答應擔任那一班的導師。高一上期。全班為百分之五十是留校察看的學生,其他凡屬主科的學分數多不滿四十分。其學業成績之差是居全校數十班之冠,一半以上還是品行最壞的,你想這樣的一班材料,要用什麼方法去教呢?我並沒有顧慮如此的情形,只覺得是最後一次的教學試驗,準備一些精力和時間將這班學生教點名目出來。也算一生從教育工作沒有像流水般匆匆而去不再回頭。加之我也沒有更長的時間可在教育的舞臺表現,剩餘的晚年,會做些其他輕鬆些的工作。我的計劃,也是我的意向,我沒把這班學生當作是些垃圾廢物,就萛是拾垃圾還有成富的。我默認是位撿垃圾的老人。不想致富,願做個平凡不為人重視的人。

學生太保,當時還是極盛的時期,留校察看的大半是參加過太保組織。其中有一位,還是從南部的某學校轉學而來,經我查詢後,他坦白說出他離家到台北的苦衷。說是太保組織強迫他參加活動,他予以拒絕,而太保頭子們給他威脅,,他怕了,趕緊脫離那罪惡之處。言語極為悲憤,同時他還寫了一份自白書給我,他說班上的同學是那樣可怕現象,未來是禍是福還不得而知。他經常是愁眉苦臉,與同學極少往來,多獨個兒,顯得十分孤單寂寞。我知道他的實情後,經常和他談談,給予不少忠告,勉勵他將時間精力運在學業上,其他的事都給他忘掉,才會健康與專心。他很認真,也知自愛,好像在班上漸漸得到了溫暖。

有位黃姓的學生,原是參加了太保的組織,但他的本質並非是個惡劣兇悍的殺手,有一次他告訴我說,他們的老大要他參加報仇活動「打架」,他想不出辦法來對付那殘酷的活動,請教老師指點迷津。因為我開始就明白告戒學生們,從今以後若有同學再犯校規的話校方決不再予寬恕你們。他也知道打架滋事,是極不當的行為,他熱淚汪汪地訴說請求我幫助。我叫他平靜些,不必太擔心,到那時向父母說明實情,你躺在床上作生病態,由你父母為你拒絕,一時之間對你不會直接的違害。生病人怎能出去與人打架呢?太保們雖多是橫蠻成性,但對有些事情還會講理的。事情過了之後,他來校告訴我說:「我是依老師的方法做的,乃渡過一次的難關,即是減少一次的打鬥。他很感激那善意的騙局,同時我還慎重的警告他,「騙」在我們的修身中是犯忌的,純真才是我們的名譽所在。為人勿可以騙為手段,這次是出於暫時的避難,能有好的辦法,是當求其盡然。

經過一段時間所有的學生都摸清他們的來龍去脈,且把他分成幾組,各立有卷案,隨時記載他們的品行動態。以備參考。其間有他們每個人自傳書。住址、電話、父母的工作等都明載在檔案內,隨時可翻閱。

記得開學後,四十五位學生間雖則學業差,但尚有忠厚不太頑皮的在。不過要組成一個級會,其幹部的確是很費腦筋的。於是以民主的方式,由他們報名,後由我加以考核認可再投票選出班會的幹事。他們之間不乏智慧較高的。尤其是有領導能力的,自級會產生後,交付他們自治權,讓他們自由發展,老師僅站在一旁,予以指點,由此漸漸進入正軌。

起初時,學校規定七時半一律要到校晨讀。而他們大半到八點鐘升旗時才慢吞吞三三兩兩到校,且不都進教室而在外遊蕩,升旗時排不成排。與其他班相比之下,相形見絀,此則非加整頓不可。等到課後,於放學前,予以全體的訓示,到校的時間只許在七時半以前,絕不允許在七時半以後,起初不用什麼罰則,要他們不為威脅而能自覺。從此以後我自備一本簽到薄放在講臺上,我每天七時前即坐鎮教室,指定到校先進教室簽名,且備有時間欄。嚴格的執行,於是準時到校的人數一天比一天增加。當然沒有盡如人意的事,之後尚剩下少數還不能改掉遲到的劣性學生,此時必有進一步的警告,詢明他們為什麼還會遲到呢?有理由的話可提出來,但誰也說不了正當理由。我當即宣佈說:從今以後,如再遲到,每隔五分鐘要打一個小板,再連經三次者要記小過一次。這樣是我的單行法規。最後雖沒有百分之百的成果,但站在操場升旗的行列間,不再是那相形見絀的窘態了。我深信只要下功夫去磨練,再怎樣頑劣,畢竟是人,而且是有熱血有感情的青年呀。

對問題比較嚴重的習氣,我利用周未或是假日去造訪他們的家,一方面看看他們家庭的環境,再與他們家長懇切地討論。最要緊將他們在校的狀況說明,讓家長們深深地了解學校與學生的活動。由此也要了解其家中的生活起居,經雙方配合下,才能有正確的指導方針。有的家庭我只去過一次,有的還去過幾次,因此與他們家長們無形中成了朋友,有了親切感可無所不談。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新生的開始,表示著滿腹的興奮與愉快,這是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深深感到家庭訪問對管教學生有極重要的價值,沒有具体事實而妄加推測總是不切實際,所以蒐証是必要的判斷,根據對學生的種種過失處罰,理應要有充份的証據才能決定。

我認為老師學生家長應該是一体的,不可以分開,如果無此觀念即易生誤會,教育則無法貫澈。要教出好學生,要有規規矩矩的子女,必須與老師合作可免有空隙給子女利用,在不知不覺中誤入歧途,參加太保之類的不法幫派。以我的看法,誤入跂途跳入火炕的青少年男女,大多是他的家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否則絕少有目前令人頭痛的現象。父母之間,對子女的影響是太大了。所以今日的教育問題非常復雜棘手,主要的原因是在家庭不健全,然後才是社會風氣敗壞。要能根絕家庭的病源,對著少數的家長毫無涵蓄地告戒他們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的大,進退之間,有難以衡量的成敗。這是對一班比較年輕的父母而言,我自命為老師,說實在的,我的確是他們的前輩,所以有許多經驗、論理是比之他們更了解狀況,在這一方面我的確是得到他們的感激和尊敬的。因此處理一些問題,易於得到諒解與協助,在嚴格感訓之下,一些同學確實有不少的進步。在一個時期中,沒有記過一位學生的過,手板是打過不少次。因為他犯了錯,對課業不認真,被嚴重的處罰後,看來沒有什麼反抗態度,大都認為自己咎由應得,這使我非常欣慰。本來嘛、在師生之間是相互求知識進步的場合,理應親熱同心協力在學識上共同切磋。師生之間僅是所學先後而已,無須在形式上那樣刻板式,也可說是傳統式的陳舊觀念。師生之間是友也是父,無論那一方面都能循著這個方向前進,我想再怎樣頑劣倔強的性格,也會因此而有改變。只要是正常智慧的青年人絕對不致永遠在錯誤裡打滾混日子。這是我的肯定,也是從實際教學經驗中獲得的體會。

領導一班低劣的學生,確實是辛苦。每天甚至每晚總是離不開在思索,以怎樣的方式能有效地使他能自動改邪歸正,這是夢眛以求的希望。我虛心,我誠懇,我肯犧牲小我處處為學生而設想。曾有一次,訓導開來一張懲處我班上學生犯規的字條要我導師簽字後公佈,並通知家長,我看了之後,非常不以為然,著工友退回訓導處,拒絕簽字,為什麼我如此明顯地膽護著學生呢?我絕對不是有自已來袒護學生,而是憤怒訓導處處理學生記過,太於主觀而草率把導師都不放在眼裡,事情的發生與處罰,導師還都矇在鼓裡,天下那有處罰學生不先與導師磋商,斷然就送來懲罰的條子要導師簽名公告。這不合程序的草率作法,怎叫不動怒嗎?實在有損導師在學生前面的尊嚴。為的不是表面地袒護學生,而是為了真理,為了懲戒的效果而憤怒,辛辛苦苦教導已經略轉變的時刻,正要以愛加強地訓服自信,訓導處不但沒有關心予以協助,反潑下一盆冷水。為了真正使壞學生能改過自新有些不該刺激的問題應該從緩處理,細加研究,以何種方式不致影響訓教的基本原則,要知道我們要教好孩子而來教育他們,不是處以在學生身上找尋他的瘡疤,蓄意的要傷害他們。有些老師沒有理清所該負的責任。但憑一巳的喜怒去輕率地懲罰學生。那是違背了施教宗旨。開始慎重說明我所持的理由,想必大家也明白。我認為愛護學生是教師天職,凡事都要向有益於人的成果上設想,絕對不容主觀的存在。這是我的立場,也是我追求的遠大目標。真理是不容任人來污染它。

我得鄭重地表示,對於懲罰,我始終讚成,該罰的錯誤事端,則非加重罰不可。但是遇到可以寬恕的事件,就應該儘量的寬恕,能使其他學生有所明確的認識。這些全賴每個人的經驗。及其忍性,並非每位導師或教師都做到。尤其年輕人,我說是只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才是以彌補所學的不足。

寫到這裡,我坦白的說,自己曾犯錯誤也不少,可以分幾個時來說明。從三十幾起到四十歲,這是最虛心的時期在教學上是十分的辛苦,隨時隨都懷著一顆戰戰競兢的恐懼的心理,不敢稍有自我放任,且免不了還會發怒和極度的衝動當時實無法自我克制。這段時間覺得很是苦惱,尤其是學生的處理,更是束手無策,只有以罰為最好的辦法,其他的方法可說等於白紙一片,就是錯誤,也再不去思考它,有時還以錯為對的自我主義的任性。現在想想的確是太幼稚也太可笑了。第二個階段是四十歲到五十,這將在教學才正常對學生也就漸漸減少懲罰,自己能盡量忍耐與克制,少了氣憤與衝動,不過火性尚難以控制,不時因一些事故而動怒,以及有不很近情理言語爭論到耳紅面赤的地步。對同事是有理必爭。對學生是有錯必罰,決無退讓的想法。不過也有若干是受到實際經驗的啟示,的確能順乎情理自恕恕人為原則,乃減少無謂的爭執和不耐。這時候學生說:「老師既凶巴巴,有時又是以慈悲為懷。」學生眼裡很是看得透徹,那位老師嚴那位老師是寬。看到寬的老師進考場就現出無比喜悅,遇到平時很嚴格老師,就會皺眉頭,有的還會發出聲音來說:「完蛋了;完蛋了。」功課不好,不愛讀書的學生多半存僥幸心以作弊來騙自己。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越壞班級作弊的風氣也愈盛,這是不爭的事實。學校的真實成績不是沒有,以我看尚有不少的學生的成績是不切實。好學生未必考的都好,不努力的學生的考試成績未必很壞,這其中的即是明顯的不公平。老師的嚴與鬆是最關重要,迄今也沒有改變的辦法,就睜眼閉眼讓它的存在。

問到家長,管教學生是否用體罰,大多數家長都同意用體罰。當然也有反對者,有正面必有反面,如聲音發出的大小輕重,見仁見智各有道理。每個人的觀念雖有不同,但求子女品學兼優的是屬一致,其目的都是相同並沒有異端,不過在寬大嚴格的程度就有顯著區別的。我在四十五歲之前使用體罰最為任性,一則是年輕時的火氣激動尚未減退,忍耐不夠徹底,最主要因素,那時我的負擔太重,身體虛弱,易於引起肝火上升,以不悅的心情,往往會以學生為自我的洩氣對象。像父母對孩子也是如此,這一點可說是最不近情更不合理的錯誤行為。所以我認為老師的健康比學識的深度還來得重要。凡是願做老師的必定要有無病無痛的身體,才能發揮盡致的教學功能。這是我的補充說明。

再說如果在無法避免要罵學生的情行下,發怒是免不了的,但自己必忖度一下,絕對不允許信口開河,語無倫次地罵出傷害學生的自尊或波及他的家人言語,儘量將責罵的內容限於教育範圍之內。至於必需使用體罰的話,也只能以文明的動作,不能隨手拿到什麼物體舉起來任性的猛然痛擊。或是沒有工具,即以拳打足踢。這些都屬暴力行為千萬使不得,為人師表者絕對不容採納,而在年輕氣旺時常導至悲劇發生。現在校園裡類似的情況仍然存在,常引出悲慘的事實,如果能自我控制,沒有以暴力對待學生,家長與學校、師生之間必然減少很多激烈磨擦與的無情衝突。我在這段時間裡,雖說易於動怒,體罰學生的次數也很多,但我始終還能控制自己的言行,不以惡言惡語去怒罵他們。就算最重是打手心,也是自己早先準備的所謂戒尺,凡是上過我課的先後學生,都不會忘記這一招。戒尺,是懲戒之意,使學生見了會警惕自己,其目的即是無聲的化教。除戒尺之外還有所謂教鞭,其用意稍有不同,但多是用來糾正為主,也用來處罰學生。無論用那一種的工具。都必須注意使用時,問問自己是怎樣的心情,千萬莫在火氣旺盛的時刻裡動手去打,因為那一定下手太重,立刻會造成傷害。盡量的控制衝動,所謂重重的舉起,輕輕地打下,打手掌和屁股用戒尺,即使會痛,或許有時會傷點皮肉,但絕不致有什麼危險或是悲慘發生。我的體罰學生,的確是非常的謹慎與小心。從來就沒有發生任何事故,這點值得自慰。

捫心自問,在教學的過程裡,是犯過不少衝動的錯誤,像有次罰學生全班站到操場裡反省。再有因為多數學生有不合理的言行,屢戒不改,使我一時氣極,不願再費心開導他們,一怒之下拿了點名板離開教室,交給教務主任處理。當然主任要到教室去,聽聽學生的聲音,不知向他們講了什麼我是不知道,但隨即級長代表了全體來向我道歉,表示反悟,請老師勿生氣,繼續上課。經過短短的時間,我的怒氣已經在消失。既然如此,我再試試看,仍舊去上課,情況有改變,沒有以前那樣囂張要惹人生氣的樣子,這是無聲警戒。也是最後的手段。

經過以上兩次嚴重的罰後,深深地自我檢討,我認為那樣做自是錯誤的。對學生或許會收一時的效果,但對自己是一樣的傷害,以後我就不再用那套方式去處罰學生。同時也漸漸在減少直接體罰學生。盡力忍耐,是唯一不輕意動怒的良方。

到五十歲近六十歲,我根本就沒需要去處罰學生,即使犯錯的學生。也無須我親手去處罰,有的要求我處罰他,都予以拒絕。最後我給他們解圍,如果真心的自覺,認為自己錯誤,為鄭重起見,不妨自己在手心上打兩下,我看看你表現有無誠意。不打不罵,的確是少費心機。這到不是消極,認為是真的進步。到六十五歲正式退休前幾年。無論什麼情形我即很少同學生而動過怒氣,更不用打罵的處罰,覺得如此做感到的開朗而增加生活的愉快。回過頭來想想,經歷與年齡是主要的因素。研究與虛心,是增強了無比的力量,錯誤畢竟是暫時的,累積的經驗中是消除諸多錯誤的指南針。

這篇文稿,寫來已久,沒有註明年月,也未寫出工作地方,尤其是沒有將所授課的學校校名,我認為那多沒有必要加以說明。因為與其故事的發生沒什麼多少意義。不過有近三十年的中學的實際經驗。可以概括當時的實況,為了貫徹我的訓教主旨,點點滴滴寫述那些,作為自我反省,也作為後學的參考。只是提供家長、學生、是深具意義的讀物。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shang&aid=461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