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 教育風氣
2010/11/16 12:42:40瀏覽189|回應0|推薦4



一 教育風氣



 從家長控告老師傷害學生案件說起,教育的風氣,越來越敗壞,師道之尊嚴更無從說起。站在從事教育工作的立場,以客觀根據歷經的實際景況來評述,師生之間發生衝突的因果關鍵。

師生之間論理是不應該發生什麼衝突,但是,在今日是常有的現象。而是衝突的發生還多是教室授課的時間之內居多,課外的事端的引發亦不在少數,大體說都是類似的事件。如果說做老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耐性,遇事也就會化解,平靜的過去,不致損傷師生之間的感情。

老師不僅是傳道解惑為己任,最重要的是在以品格示範,感化學生,建起師生之間的情感基礎,彼此之間不存在有隔閡與誤解。這是一位老師面對的現實的課題。

老師的尊嚴,並非憑著權勢來嚇唬學生而建立起來的,而是有賴豐富的學識,高尚的道德水準,更重要的是一顆赤誠的愛心。

老師的修養不比常人,一般人可以有錯失,而做老師的,嚴格的來說,竟不允許犯錯,因老師是位示範的形象,凡事屬於示範作用的時候,就必需顧慮周詳。

青年學生,他本來就是一個粗糙的模型,教育是磨琢的一套工具,教師是使用工作者。如何運用那套工具,完全是要靠使用者的智慧與技術,這樣的琢磨工作,原本是極具堅巨的任務,並非人人均能勝任,專業的訓練,志趣接近,更要樂於付出至高的犧牲小我的精神。 

我思考很久,老師的愛心,是慈祥的象徵,在愛心的感召下,很少出現暴戾的騷擾,這可說大家會予以肯定。我們經歷到的許多師生之間的不睦,甚至到面紅耳赤,進而發生衝突,學生固然是觸動的導火線,而老師的氣度與他的胸襟,有極大的關係。有些老師他本身就不是樂於做這項工作的志趣,內心往往是存有不健全的想法此其一。其次心襟不夠豁達,個性太於剛強,或因健康關係,肝火旺盛,不能稍受一點委屈或刺激,觸怒之後難以自制,往往是師生衝突的主因所在。

學生的囂張氣燄,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很大,父母平時隨便對老師的評論,好的孩子很難聽得進耳朵,壞的一面到是牢牢記在心裡。新聞的報導,許多不加慎重的批評,遣責學校及老師,經常會傷害學生的信任感。這種影響學生的心理非常的大。其實,老師的體罰學生,大的到衝突,原和父母平日處罰子女一樣的平常,怎樣算得上是什麼新聞,更是沒有價值那樣大事張揚,徙使教育的風氣受到不利的影響。

學校的行政,很影響到老師的情緒,同時也是學生對有密切的關係。師生之間的衝突,有時是受到學校的行政措施失當而引發,不滿的情緒,不要說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容忍不住,就是上了年紀的人,偶爾也難免不發洩出來。所以學校的行政主管,更要有公平合理的措施,關懷師生的福祉為要務,使師生對學校有密不分的榮辱關係。在大家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很難使情緒掀起嚴重的漣漪。

行政主管如果是位教育專家,或有足夠熱忱奉獻於教育者,不但可以杜絕師生之間的衝突,且能扼止教育風氣的敗壞。

現在有許多學校的主管,無論公立或私立,根本與理想中的教育者本旨就不符,怎樣能夠將學校教育辦好,師生之間的事端怎能避免,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道理十分明顯。師生之間若沒有感情的基礎,再因主管處理行政的曖昧,糾紛的發生會更多。學生偏重於情感,缺少理性的平衡,這是年輕人的特性,我們認清了這一點,是非常的重要。碰到情緒化的學生時,他的態度會變得粗暴,語言也難有分寸,藐犯老師是常有的現象。在這樣情況之下,如果暫時的容忍,可能會漸漸平息心頭的衝動,若是平日不是頑劣的學生,他會後悔,自責,轉變他的態度,向你道歉。凡遇到學生太激動的時候,最好要給予他一個退步的機會,保有他一份基本的自尊,讓他反省,這時自己也好有個下場的餘地。雖則有時都在氣憤之際,只有老師明快的決擇,不讓事端擴大,這些處決權在老師,而非在學生,不過也有頭腦敏銳的學生能夠立刻發覺自己的錯誤,改變了態度,不過還是學生中的少數。十之八九都是老師處理時態度語氣暴燥而引起的衝突。認為學生的本質是不該有問題。如果我們能坦誠去認識清楚,責任分明的話,教育的開始,教育的目的,教育上為什麼又經常的發生問題和波折。研究者能在此多下功夫,即或有些專家提出研究心得報告,或是貢獻行政當局去推行,多半也只僅是紙上談兵很少收到實際的效果。所以到今天,談的依然是陳年老調做的還是錯誤的舊路。

從體罰學生談起,我實在有無限的感慨。由幼稚園至大學的教育過程,我都親自經歷過,實在有許多問題感到棘手,但非現在的一些問題。在我的經歷中,像現在的一些問題都沒有經歷過,我就是沒有遇到像那些不值得討論的問題。

教育本身的出發點,就是為達到人類異於禽獸者以愛為先,教育即是愛,因為要發揮高度的愛,才有必要施以教育。現在許多人,開口是愛,閉口也是愛,把愛字作為美麗親善的幌子,實質上他本身就不懂什麼叫愛,什麼叫被愛,既不知愛人,也不知愛己,明白地說:先知愛己,然後才知如何去愛人。往往有許多還不知自愛的人,站在講台上的教人,說要施行愛的教育。這該怎樣說起。所以,有許多的措施與心違異,明知是不可能,偏要硬性的強調說是可能。如此抹殺實質作風,怎能不鑄成令天演不完的悲哀劇情。

論到體罰學生的問題,我始終沒有反對過,就是歐美國家對體罰也沒有絕對的否定,是有它的作用才有被存在的價值。據報載,美國曾有過關於體罰學生與不體罰的調查報告說:讚成體罰是佔半數以上,否認用體罰者也僅有少數,也有在兩可之間。

談到體罰學生未必一定失去愛心,試問做父母的誰不愛他親生的兒女,從嬰兒以至長大成人,在這一段的撫育的過程裡,做父母的為了深深的愛自己的兒女,盼望成龍成鳳,體罰在愛指使下,發生了不少的權威功能。常說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這是體罰兼愛的真情流露,這堪稱是真愛。當然也從小乖巧,從未受過體罰,父母也不很忍心體罰孩子,這也常有,而且很普遍。但是有的生性就倔強,難以管教,遇到這樣的情形,怎樣也避免不了以體罰予以懲戒,糾正其習性的歪惡。處於赤誠的愛,為達到愛的目的,做體罰來促成。所以到今天廿世紀已近末葉,獨對體罰還沒有人倡導廢棄,這是說明了適度的體罰與愛是永相連繫一體的道理。

我們要認清楚,所謂體罰,不是傷害,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輕率使用體罰,理應要忖度體罰後的效果。謹慎小心,避免太於激動暴燥,切忌體罰到傷害的地步。當然如因失手之錯,竟造成了傷害,這是多麼不幸的後果啊!凡是遇到這樣的情形發生,當事人應該摒棄一切,以赤誠地撫慰受罰者,千萬勿存氣憤丟棄不顧,這萬一鑄成的錯失,我深信是用不到法律的制裁,自己會作妥善的解決。

我對學生用過不少的體罰方法,但從未做到有傷害的地步。一個人難免充滿氣憤的時候,如果在正常的狀態之下,很少動怒。即使學生犯了過錯,也無須使用體罰,平心靜氣同樣可使學生悔改。有二十多年裡重視體罰,那時年輕氣旺,以後十年,對體罰感到淡薄,甚至說沒有必要,到了最後的十年,我毅然決定,完全放棄了體罰,並沒有感到困惑的不良後果。不過是運用許多代替體罰的方法學生自動要求體罰,經歷過不少學生向我要求,願意打手板,為最普遍,但是我都拒絕,告訴他我不願這樣做,既然已經覺晤,何須再要體罰呢?我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體罰無形廢棄了。

我想教與罰能運用巧妙靈活的話,是永遠不致有今日的學校裡所發生師生間糾纏不清的問題。

事實告訴了我們,有些老師,任性的體罰學生,不擇方式與手段,拳打足踢,其粗暴狂放的動作,不但受體罰者難以忍受,就是其他的學生也會心起反感。老師,任意揮手打學生的耳光,或是其他要害,都是不道德的野蠻行為。可是,像這行為在杏壇聖潔的園地,是一件極普遍的現象,而且相傳的歷史很久,但是很少有人重視這個問題,這未嘗不是師生之間引起衝突的要素之一。 

因體罰失當,引起風波,嚴重的傷害教育風氣,師道淪落的後果。由於體罰失當,使學生懷恨在胸,採取報服來洩胸頭之恨。這是大家熟悉的悲劇。我曾親目看到,學生與訓導主任動武,相互對打,一付近視眼鏡被擊落,彼比都有傷痕,事有了結,學生被退學處份,理由還不是侮辱師長的罪名。像這樣的衝突,無非是偶然,而是必然,凡屬必然的事先可以預防,若不去預防的話,必然會鑄成不可收拾的大錯,甚至有生命的危險。這是學校應該發生的現象嗎?家長控告責老師傷害,豈不是一件莫大的恥辱!論教育是補法律之不足,教育的目的,
無非是力求減少犯罪的行為,若是教育所在地在製造犯罪,需要法律到學校園地來制裁,那還成什麼教育呢?

師生間的問題,引起我的感慨,實在太多又復雜,有寫不盡的感言,祇有暫告一段落。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shang&aid=46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