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文觀止】清 顧炎武:廉恥
2010/01/30 11:49:50瀏覽1053|回應0|推薦4
今年學測考了這題,真算是個時尚題。前一陣子教授評鑑發表了「尸位素餐」的評論,接連一兩位人物都對此事件發表相繼言論。是不是呼應了「恥」的重要性!

前一篇發文,提到「品德」教育之公共服務「變態」性,很多社會亂象真的是由此叢生。

昨晚上在政大後山散步,回程看到社資中心地下室,許多學生在追尋知識。也許這些人群中,就會有一個未來的行政長官,他的一言一行將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未來。

我的年輕歲月(35-44歲),已經在一群不知廉恥為何物的「菁英」中被白白的浪費了,他們可以汲汲追求自己所謂的「利益」,而現在是否可以在後半生,展望將來。參加學測的準大學生,真的該想一想,十年後自己該站在哪一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

「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斯言善矣!


【古文觀止】清 顧炎武:廉恥
 
作者﹕顧炎武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頃讀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i573&aid=3734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