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09 09:51:51瀏覽2169|回應0|推薦0 | |
「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近一年來蒐集六千個網路社群、部落格、臉書等網站頻道,統整後由講師台大商研所兼任助教、網路口碑分析專家楊立偉以及台大DMBA國企系教授謝明慧發表了「食品餐飲業社群口碑行銷趨勢發表會」,補充一點我自己的看法,歸納出以下幾點: 1.問卷資料都在網路上:傳統企業問卷一般所提出的問題,無法精準表達消費者的意見,基本問題都是:「服務、清潔、美味度如何?」不一定會問:「你喜歡打卡送禮物嗎?」況且消費者並不一定有意願填問卷,他比較喜歡回到家後直接PO文,所以行銷人員所想要看的問券答案多在網路上。 很多餐飲、食品業者都會在用餐完畢之後,請消費者填問卷,但問卷因為題目設計、人為因素等容易出現失準狀況,舉例來說,「如果你在王品集團旗下餐廳的問卷上填寫:不滿意!猜猜看會出現甚麼狀況?接下來店長就會幾乎用跪的到你面前,用盡各種話語送各種好康,想辦法讓問卷從勾不滿意變成滿意。」 2.鄉民行銷崛起:其實從這次的學運事件就能明顯感到行銷模式已經改變,但沒人能預測何時出現、何時消滅,這樣的「魚群現象」簡單來說就是「鄉民力量」,網路瞬間爆紅商品前五名,幾乎都是透過網路傳播而來。 「急速竄昇爆紅的話題商品」則以「蜂巢冰淇淋」奪冠,第二名為屏東心之和蛋糕,其他依序為雷神巧克力、台中嘉味軒太陽餅與清玉休閒飲料。 這前五名中的台中嘉味軒太陽餅與屏東心之和蛋糕,原本就是有知名度的產品,但在學運事件時,因為蕭家淇的一番話,鄉民在網路上發起「買給他吃!寄給他!」再加上話題炒作,更在網路社群強力帶動下衝高購買量。 但可怕的也是不知熱潮何時消退,學運新聞事件尚未落幕,當我在臉書上看到有朋友還說要吃太陽餅,就有人回他:「太陽餅過氣了啦!」太陽餅話題爆發不到兩星期,就有如此大的轉變,市場的現實可見。 此外,「年度話題商品」的前五名分別為:清玉、雷神巧克力、超商冰品、嘉義福義軒與北海道薯條三兄弟。超商冰品也是很明顯的例子,超商業者並未打電視廣告,但利用限時供應、季節食材話題等題材操作下,網友吃得到PO文、吃不到也PO文,無疑成了最好的免費行銷,創下一天單店賣上千支紀錄。 而網路社群也確實能帶來長尾效應,以小熊餅乾為例,網路上有「把餅乾搖30分鐘,會變成巧克力球」的傳言,這則傳言足足從去年的四月一直流傳到八月,真的搖好久,實在沒有一家業者能連續下四個月的廣告,也沒有任何一家平面媒體能連登四個月同一商品新聞。 3.你給的不見得是他要的:業者想強調的產品特色,消費者不見得買單,而出現了「認知衝突」狀況。舉例來說,業者強調「薑黃」有解酒、滋補強身等特色,但網友關注的特色之一,竟是未曾出現在業者提供資料中的「預防失智」,恐怕是業者始料未及的。學運也是很好的例子,林飛帆嚴肅抗爭但鄉民已經把焦點放在他的綠色外套上,他也只能說,「不要再問我衣服的事了。」 換句話說,過去有機會由行銷人員建立企業品牌形象,現在則不容易辦到,消費者不會跟著行銷人員安排的路乖乖走,他有明顯的、強烈的自由意志;無論願不願意,顧客都已經是跟企業主共同創造品牌形象的人了。 對於行銷人員來說,這其實是衝擊到自身認知的價值,好像不容易操控線上狀況,也難以使上力,那行銷重要性似乎變得薄弱,尤其鄉民對於「官方的政令宣導」始終抱持著保留態度,謝明慧認為,台灣的行銷人員都有創意,但缺乏系統性,一下推這活動、一下推那活動,找出推動這些活動的根源脈絡是更重要的事。而身為平面媒體的我,也不得不承認分析所得「社群帶動性強,效果較傳統媒體持久」的說法有部分是事實,這也是傳媒尋求轉型的原因。 後現代走的是非線性路線,進入一個測不準的時代,這就是大家所共同體認必須走下去的路,現在的傳播媒介就是多元化、數位化,下一世代想法邏輯、看待事情的態度都跟我們這一代很不一樣,從這些言論中去理解、學習與適應,因為他們都將是你公司的客戶。 註:「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是意藍資訊公司所開發的一套電子計算資料庫系統,利用輸入店名、關鍵字,例如:「西堤」、「好吃」、「難吃」等進行電腦數據分析。還可依照最常被共同提起的店名,得知相近的競爭對手,例如:「一風堂」與「山頭火」,甚至在網友提及地名,可以得知連鎖餐廳裡,在哪個地區的店較受歡迎/不歡迎,如「台中陶板屋」、「台南西堤」等。就像尼爾森市調一樣,沒人能判斷這資料的準確度有多高,但還是具有參考價值。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