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0 10:42:48瀏覽1407|回應0|推薦0 | |
撥雲見日(修行原理) 張慶祥著‧台北縣達觀靜禪協會發行 1.整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精髓所在,是寄託在欲修性了命的功夫之上。 2.內行人對修行是直窺其根本處,這「修行的原理」是永遠未曾改變的!「修行的原理」指的是人性中永遠不變的真理,是全人類共同的,恆久不變的造化。 3.《大學》前段的42個字,自「大學之道」到「慮而後能得」,作者認為其內涵不僅與佛教「明心見性」的道理完全一致,也與道家「精化氣,氣化神」的修煉完全吻合。 4.「一」是萬物的總根源,其名曰「道」,其規則曰「理」,此理在天為「天理」,在地為「地理」,在物為「物理」,在變為「易理」,在人為「性理」。 5.我們的真我生命,來自於「無極」,「氣」正在分判時稱為「太極」,氣未分判前稱為「無極」。我們所處的宇宙,就是一個「太極」以後的空間,已經墮入「氣數」的限制。 6.一個人百分之八十的個性、命運、長相、際遇……,這一切的「數」,在人出生的第一秒鐘,就已成形了! 7.人修煉本性,必須以「把滲入性中的後天雜陰給拿掉」為主軸,煉到只剩一個「先天本我」的成分。 8.人最重要的關鍵,是後天那股濁陰卡在自己的性中、卡在自己的法身中、卡在自己的「氣」中,這才是使眾生墮入氣數枷鎖的關鍵因素!所以,修行就是把滲入法身中的後天陰質剝除! 9.修行要先將「妄心」平定下來,妄心去除,自性上的淨化才能顯現。人的法身及心都修煉到精純不二時,才是還復本來佛性的面貌。 10.明「明德」,「明德」是本來純淨的本性,本來的造化規則,就是佛家所謂的「佛性」。另外「明」是動詞,既要明白,還要實際去擦才有用!「明德」是在內,因為人的本性,本來就在人的身內! 11.「親民」就是讓自己的家人,以及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夠明白明明德,都能使自己煥然一新,都能返本還原。此即佛家所說的「渡盡天下蒼生」。 12.「至善」最無善無惡的心是至善,最純潔無瑕的性也是至善,最天然無為的修持方法也是至善,最切合中道的作為也是至善。 13.「知止、定、靜、安、慮、得」,這「得」,即是已經得「一」了,已經明白自己的「明德」。「知止」是修行中的真正關鍵,「知止」的止,叫放下、持守;知止就是「把妄念放下」或「把智慧保持」的意義。 14.孟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仁」就是生機,就是漸漸邁向純陽的道路;不仁就是消亡,慢慢邁向純陰的道路。人們的任督二脈恢復天然的通暢,「法輪」在無為的狀況下恢復它的剛健不息,自然就能剝陰取陽,返回固有的清明! 15.人的「分別知見」,使人形成諸多障礙。因此人要懂得破除心中「對待」的知見,找回本心的清真,這是首先要辦的事。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