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朱蒂哈里斯的謬誤
2009/09/09 16:48:16瀏覽4087|回應12|推薦50


前面寫了一篇比較客氣的評論〈迷思的迷思〉,還被人家說是「隱含有情緒性的字眼與個人主觀的色彩在內」
,那這篇就不客氣啦,我要直接告訴讀者:假如你不想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錯過那本書真的不可惜。我做人一向厚道,很少擋人財路(擋人財路的意思是說擋了出版社的財路啦,不是影射別人拿介紹費喔!),但有時候該說的還是要說,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啊。是吧?

我想,UDN的格友們是很有水準的,大家並不想看沒有營養的筆仗,我就直指核心吧:朱蒂哈里斯最大的謬誤就是,她把偶然間的發現,當成是一種「理論」。

看看五百頁的篇幅,看看她列舉的研究和論文,不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很可能折服於:「天哪!她真了不起!博覽群書耶!好權威喔!」其實,全世界相關領域的研究這麼多,她有可能一一涉獵嗎?當然不可能!(事實上,我自己讀過很多有價值的研究論文,她就沒提到過。)

當她「發現」她看過的研究都有一些瑕疵(就是我在〈迷思的迷思〉所說的那些研究常見的問題),她就下了結論:找不到支持「父母的教養對孩子有影響」的證據。問題是:「找不到」證據,不代表證據「不存在」啊!

有些研究確實不夠好,使得證據的說服力降低,但是,你怎麼知道日後會不會有人重新做這些實驗,得到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更何況,我要再次強調,朱蒂哈里斯並沒有「看遍」全世界的研究啊!說不定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就躺著她要的證據,只是她沒找到而已。

例如我說的排行序研究,東西方社會的文化差異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否則為什麼會有「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種諺語呢?能夠形成一句大家聽了會心一笑的諺語,就代表這些現象是很普遍的,是大多數人習慣的行為模式(想想我們迎接第一個孩子的戰戰兢兢、想想我們第二次做父母時的老神在在……),這就是「文化」啊!朱蒂哈里斯若願意花個十年八年來研究東方文化中的教養研究,然後告訴我:「還是找不到證據。」我說不定還會相信她的話,但她在《教養的迷思》一書中完全沒有提到跨文化的研究,這就很難令人信服了!

有人或許會說:我就不符合一般人對排行的說法呀!就是一個反證。很好,讓我們來談談社會科學的研究跟其他科學有什麼不同。

我相信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研究應該不能忍受有任何「例外」,有例外就代表這理論無法解釋所有的現象,甚至代表這個理論不成立;但社會科學的研究通常是觀察現象和規則的,它幫助我們整理出「人類多半會怎樣」,供我們參考。可能有例外,「例外」正好提供更多可以探討的地方,但不會影響前述「大多數」現象的描述。

用「白話文」來說好了:我們需要有人做深入的研究,告訴我們「一般人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會怎麼樣」,但不表示「每個人一定會這樣」。社會科學的研究幾乎都是如此,尤其是跟「人」有關的研究,牽涉到人道主義,很多實驗幾乎不可能按照其他科學實驗那樣操作,然後得到一個「絕對」的答案。

這裡我要舉一個著名的實驗為例:中世紀時有一位君王想知道「小孩出生後若沒人跟他說話,他會說哪一國的話?」結果非常悲慘,沒有一個小孩會說話,他們都沒活到能說話的時候(很多「發展心理學」的書都提過這個實驗,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有些專家認為,僅提供溫飽,沒有人跟孩子說話、予以撫慰,是孩子們夭折的主要原因。說真的,你不得不佩服這個君王的求知慾,但這個實驗慘無人道,今天絕對不可能重複這種「科學」實驗。誰家的孩子會願意被拿去做這種實驗呢?就算被棄養的小孩也有他的人權啊!

也因此,有關親職教養的研究都要仰賴父母的陳述、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行為描述等等,這裡面難免會有主觀的成分,但全世界的研究者難道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嗎?他們當然會做一些努力、盡可能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好能得到相對客觀的結論。所以,我們並不需要以「要求精確的科學研究」這種角度來看社會科學,而是要用睿智的思考和判斷力,來審視你所看到的結論。

朱蒂哈里斯所提出的「基因」和「同儕」,確實也是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但「父母的教養」怎麼會不如同儕的影響呢?甚至,照朱蒂哈里斯的說法,父母的影響幾乎等於零,「除非是很壞的父母」(486頁)。這種說法的確讓很多過度憂慮孩子教養問題的父母鬆了一口氣,卻讓更多用心陪伴孩子的父母覺得沮喪:「假如我的教養對孩子毫無影響,那我的陪伴疼愛有什麼意義?」從許多格友的反應,我也聽到了這種聲音。

說起來,人類大概是需要依賴父母最久的一種哺乳類動物了,幸好,父母的舐犢之情使得孩子可以順利成長。我看UDN很多人的格子貼的大頭照都是可愛的孩子,由此可知「父母之愛」對很多人來說是像呼吸一樣自然的。

我們也曾在社會新聞版面看過有人不愛惜自己的子女,毆打、虐待、放入滾水燙等可怕的事,但這社會絕大多數的人都愛自己的子女,會盡自己所能地照顧自己的子女。我們不會說:「反正父母對孩子沒有影響,那什麼也不用做了。」因為,我們都有去「愛」的能力,甚至,我們會有一種直覺的反應,想要在許多方面照應我們的孩子。這,還不夠嗎?

朱蒂哈里斯曾說:「被同儕拒絕……傷害很深,會留下永久的疤痕。」(421頁)這是我最不解的。被同儕拒絕就傷害「很深」了,那被父母拒絕的呢?朱蒂哈里斯說,沒有影響;因為,「找不到證據」。

你看出其中的荒謬了嗎?

有一次,某個學術單位邀請我幫忙審閱一批研究的「期中報告」,我謙辭說自己學歷不夠好,不敢「審」那些博士、教授的研究報告,但該單位堅邀,我就勉為其難地做了。結果是,我發現只要頭腦清楚、邏輯不亂,任何學歷的人都有能力看出一個說法有沒有道理。那些教授都採納了我的意見(也許他們是為了研究經費啦,不過表面上看起來是欣然接受了),我也深深覺得,自己沒繼續唸博士真是可惜啊!

不過,既然剛本老弟已經在唸了,你就連姊姊的份兒也一起唸了吧!


延伸閱讀:

迷思的迷思

父母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unselorNo1&aid=3297444
 引用者清單(1)  
2009/09/10 01:02 【三狗生活】 親子》朱蒂哈里斯的謬誤之我的實例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離i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9/09 18:31

姊姊比我厲害多了~ 不用太多篇幅就指出核心問題在哪。我花了好多時間思考、寫了一堆東西,結果還是在那兒繞圈圈。很認真的寫回應,然後受到無禮的對待,丟下一句 "你聽不懂別人的話",真是何苦來哉啊。

本來不想提了,我最後最後的疑問,就放在這兒吧。


在與 3K 爸討論時,我問:請問你認為自己人格特質的形成,跟你的父母完全沒關係嗎?

3K 爸回應:我人格特質的形成,肯定與我的父母有關,因為我的基因是遺傳自他們的,您不能忽略基因的效應。

這句話大家會做什麼解讀?

因為 3K 爸在文章中強調了基因兩個字,且 "因為" 連在 "有關" 兩個字後面,看起來是有因果關係的,所以我的解讀是:你說你的性格來自父母的部分只有基因,更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接著 3K 爸就說我聽不懂

所以我又重新解讀一次:這次我們把「有關」兩個字放大,也就是說,你也不能否定父母除了遺傳基因以外,對你的性格還有其他層面的影響。如果你的答案是「對」,那 Harris 的理論就不攻自破了,因為你本身就是個反證。那麼我們這來來回回數千字的討論全部都是多餘的。

然後 3K 爸說:你是真聽不懂還是假聽不懂?

於是我困惑了,說只有基因不對,說除了基因以外還有別的又不對,那我到底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請高手幫我解答一下。


Be Cool, Be True, Be Good.

意樵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那不算研究.
2009/09/09 17:47

皮亞傑就拿他自己3個女兒當研究對象.

還有反皮亞傑之說的......

皮亞傑雖有多年的研究心得.卻仍是有許多的不足與欠缺.

最明顯的是拿他自己的女兒當作有效樣本.缺的是兒子.畢竟男女天生有別.再者!有效樣本研究的都是"正常的個體".....

那偏差的個體要不要算!!偏差的大人能養出不偏差的小孩.不是沒有.只是有效樣本有多少?信度效度又有多少??標準差呢!!

研究對象必須是多樣性樣本.天生遺傳+後天環境.

父母對兒女的影響是廣大深遠的.

還有養子女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到底是像親生父母還是與養父母雷同.我自己就是養女......這邊的哥哥和我就是明顯的不同.....

隔代教養呢! 孤兒呢!代親教養呢!怎不見說明.

妳說是謬誤!還算客氣......

換成是我.就直接推翻他的"父母零影響"的謬論.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09-09-10 01:32 回覆:
朱蒂哈里斯的書中談了不少雙胞胎、養父母、兄弟姊妹方面的研究,但她覺得這些研究的方法都不夠好,所以結論也不可信。

其實您說的「
天生遺傳+後天環境」是影響一個人的完整因素,朱蒂哈里斯故做驚人之語,撇開父母教養的因素不看,只把「後天環境」指向同儕,這才是讓人無法苟同的。更遺憾的是,很多人無法分辨真假科學,竟盲目地崇拜這種人!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