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紅塵‧既濟與未濟(哲理詩/身心靈之詩)
2012/08/25 07:20:25瀏覽663|回應2|推薦43

 

2003

 

 

紅塵‧既濟與未濟

 

         穆仙弦

 

盤坐高崖,獨望一面著火的海

目下所見便是紅塵

便是自焚的

烈焰,和不安的驚濤

 

觀紅天的烈焰,是俗世共燃的

烈焰。又非烈焰

而是風中輕綻的蓮花。

又非蓮花,依然是烈焰。

觀排空的驚濤,是俗世齊湧的

驚濤。又非驚濤

而是池上微晃的荷葉。

又非荷葉,依然是驚濤。

觀焰是離,濤是坎

如何取火進坎,引水入離?

海是流動的未濟之岸

岸是靜止的既濟之海

 

默對一海有想無想非想非非想

我毅然自高崖向下一躍

一片火海之中

我冥思,紅塵乃我打坐的蒲團

 

 

 

註一:坎、離、既濟、未濟,皆為易經卦名。坎為第二十九卦,坎為水,坎上坎下;離為第三十卦,離為火,離上離下;既濟為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坎上離下;未濟為第六十四卦,火水未濟,離上坎下。《序卦傳》曰:「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註二:「有想無想非想非非想」,又作「想無想非想非無想」,佛學詞彙。「有想」是作念,常生粗想的煩惱。「無想」是不作念,但仍有許多粗想的煩惱未斷除。「非想非非想」即非有想和非無想,這兩個詞彙要連起來一起講,因為這個境界,雖無粗想的煩惱(非想),但也尚未斷除細想的煩惱(非非想)。這是依情之有無多寡,而將眾生的居所,分為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三類,並將這三種有情眾生,分配到無色界的四個天界:「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位於無色界的頂層,也就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最高處。能生此處者,皆修得「非想非非想處定」;入此定者,已無粗想,故名非想(非有想),又非無細想,故名非非想(非無想)。以非有想之故,外道誤以為這個「非想非非想處」是真實的涅槃之處;以非無想之故,佛者知道此處尚在生死之境。若是連極其微細的煩惱(細想)也都斷除了,即可超出此處,脫出三界之外。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smos84000&aid=6761959

 回應文章

古月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住。不住
2012/08/27 09:46
我沒有海
我沒有岸
我只有一彎
既濟與未濟的眼神

住在紅塵裡的
想與不想
穆仙弦 - 古人如何判斷上吊氣絕者有救否?(cosmos84000) 於 2012-08-28 21:33 回覆:
我有海
我有岸
還有一艘
既濟與未濟的法舟

航在紅塵裡的
利己與利他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8/25 09:11

紅塵入阿賴耶, 豈不唯識??好個中國與印度~ROES恭喜恭喜阿彌陀佛!!

穆仙弦 - 古人如何判斷上吊氣絕者有救否?(cosmos84000) 於 2012-08-28 21:29 回覆:

紅塵是境,境雖不實,卻存在於真實存有的心識之中。

心識雖真實存有,卻無形無相,剎那生滅,且需因緣始生作用。

紅塵入阿賴耶,一切善惡造因盡收而播種,待因緣成熟,即生業果。

業果既熟,自有業力牽引,則轉為阿賴耶入紅塵,生發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七種識心,歷經紅塵一世又一世的境。而境,雖然虛妄,在妄境中的業報卻實有。直到修得無因無果,不受後有,則因果和業力也不存在。

阿彌陀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