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15 16:09:38瀏覽4837|回應9|推薦172 | |
【篆刻藝術】 印作:無礙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法師譯
u 習印隨筆
此為我多年前初習篆刻藝術的前三枚印作之一。前兩枚摹刻古圖形璽,刻了兩枚古獸,皆為白文之肖形印。這是第三枚,以字形一類的閒章而論,則為我的第一枚刻字之作,以朱文入印。
「書、畫、印」三藝,如同「文、史、哲」之間,有著各自獨立又密切的微妙關係。其中又以「印」,也就是篆刻,篆刻和書法更是密不可分,交融一體。
繪畫和書法,我從小就喜歡和研習了。繪畫方面,從國畫到西畫、從動漫、插畫、繪本到電玩原畫設計,我都曾耗費多年時光自修自畫或上課研習。書法方面,我從小一至小二開始,就喜歡練毛筆字,那時學校辦理課後社團活動,每學期分組時,我總是參加書法班,足足練了兩年毛筆字。後來讀高中時,因字跡娟秀,被班上推派參加全校(不分年級)書法比賽,結果,雖然我已多年未再練字,但因小學時打下淺薄基礎,竟獲全校書法比賽第二名。
但篆刻這門藝術的實務技法,卻一直沒機會正式拜師學習。每當想到「書、畫、印」三藝關係密切,我卻沒有學全,便覺遺憾。因為我自認富有藝術天賦,如果有機會學習篆刻的話,一定也可以學得不錯。
話說,我的數理很差,但文科和藝術表現很強,而且從小就展露藝術才能。無論是美術(四歲就能臨摹偽造字跡,小一就擅長臨摹動漫和畫畫,高中時書法獲全校第二名)、舞蹈(在規模大的教會幼稚園就讀三年期間,多次被選拔至各縣市文化中心公演兒童舞蹈──老師和修女每次會從五、六百名小朋友當中選拔十人,我總是那其中一人)、歌唱(小學時有一次輪到我的班級負責錄製午餐廣播節目,音樂老師從全班學生中挑出我和另外三人去錄製合唱歌曲;當兵時被單位派去參加國軍金笙獎歌唱大賽,獲聯隊歌唱比賽冠軍)、文學寫作(小二時玩簡單的一字聯或二字聯,輕輕鬆鬆就能對得很工整;青少年以後投稿大型文學比賽,也曾多次獲獎),都有不錯的表現。其它藝術學習領域,如陶藝窯燒、油土雕塑、紙雕設計、攝影構圖……等等藝事,雖然所學不精,更沒有參加過比賽,但也都曾被指導老師注意和欣賞。因為藝文方面的表現向來不錯,因此心想若有機會學習治印,應該也有不錯的表現,想要挑戰看看。
但是,年少時因緣不成熟,教導我中西藝術史的老師,只講過幾堂篆刻藝術的課(歷史、名家、流派及治印的基本知識),沒有傳授篆刻的實務技法。我後來是在偶然機緣下,才實際觀摩學習到治印之法。
授業老師是薛志揚教授,任教於北藝大書畫學系研究所,也在書畫用品店「小書齋」樓上教室開班授藝。
他少年時的藝術養成,由其家兄薛平南先生(字定之,一字磐石,別署心玉盦主)啟蒙,後來師事王壯為先生、吳平先生。王、吳二人,都是當代重量級的藝壇大老。其中又以薛老師於十八歲時即拜入王壯為先生門下學習,最為人津津樂道。他因身兼「書僮」角色,隨侍在側,為漸翁鈐印搨款,磨墨伸紙,就近得觀大師創作而體悟良多,天資加上用功,三十歲前就被譽為繼漸翁(王壯為)和紹公(曾紹杰)之後特有表現者,為著名的「王門七子」之一。一生得獎無數,榮獲全國美展永久免審查資格,現為美展評審委員、北藝大書畫學系研究所指導教授、臺灣當代知名的篆刻家及書法家。書印雙絕,在當今臺灣印壇極富聲名,印作深受收藏家青睞,臺灣歷屆總統當選人也向其求章。
其中,榮獲全國美展的永久免審查資格,是很不簡單的成就。因為,參加美展比賽的藝術創作者,必須連續三年都獲得全省美展同類競賽的前三名才行,如果在屆次上有中斷,則必須重新累計。由此可見,要獲得美展永久免審查的榮譽,可以說相當不容易,因此「永久免審查作家」的榮譽,也被藝術界人士視為追尋的一大目標。
王壯為、吳平兩位先生,也是當今臺灣赫赫有名的印壇大家。
王壯為,本名「沅禮」,因翻揚雄「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之語案而自號「壯為」;別號甚多,如「漸翁、燕客、老倔、玉照生、仙麓散人」等等,齋名「玉照山房、漸齋」。因其家學淵源,幼年曾隨其父習書法與篆刻,少年時專攻西畫。書、畫、印三學皆有所長,亦能詩,詩風慷慨豪健,頗類放翁。他是臺灣印壇大師之一,上承明清及民國印風流派,下開臺灣當代篆刻,是民國早期印壇的指標性人物。此外,因其碩學博藝,屢蒙拔擢,曾出任臺灣第一屆副總統陳誠辭修先生(陳誠,字辭修)的機要秘書。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如此描述:「早期印風頗受趙之謙、黃士陵影響,而刀法勁健,青出於藍。後亦得吳昌碩、齊白石神髓,聲華早著。」另有人言其書法:「篆隸出之銅器、〈石鼓〉及秦漢碑碣,筆畫或方折,或頓挫,古氣磅礡,絕少流美之態。」這段評鑑雖寥寥數語,相信讀者已能稍知梗概。漸翁的印作向為書畫藏印家珍愛,如畫家張大千的「摩耶精舍」一印即出自漸翁之手,張大千晚年有許多畫作皆鈐有此一印文。
薛老師的另一師承,吳平先生(1920出生),字「堪白」,印壇人士尊稱「堪公」。其先尊克剛公,與豐子愷、潘天壽同出弘一法師之門。堪公也是幼承家學,隨父習字作畫,五、六歲時學唐楷,繼之學二王,遍及諸家碑帖,研習書法有成,精通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尤以行草最具特色,師承王鐸。他少年時由浙派西泠八家入手,時年僅十四歲,復遍及黃易、趙之琛、陳鴻壽、陳豫鐘等人,至十七歲時已在上海榮寶齋掛牌鬻印。堪公年長後由鄧散木先生指導,鄧氏則師承虞山派趙石,因這等淵源,使虞山派和鄧派之印風集大成於堪公,且於治印更勝虞、鄧二派,自成姚江一格。習畫則以花鳥畫為主,其花鳥畫作被譽為「海峽兩岸當今第一」。1983年任職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退休後專事書畫篆刻之創作和教學。其書畫俱臻上乘,無論寫實或寫意都自成風格;亦能詩文,筆調高雅雋逸。
起初我並不知道薛老師何許人也,後來更深入認識了他的生平、師承和藝術成就之後,深深覺得,自己初習篆刻,就有幸遇到薛老師教導點撥,真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氣。
這枚閒章,雖為我所刻,但畢竟是初學者,要修正的細節不少,經薛老師補刀之後,煥然一新,我覺得好美。
以篆體呈現的「無礙」二字,我也很喜歡。我覺得,非常啟迪心靈,堪稱是所有修行人的自我期許、終極目標和靈性成就。
當我想到如何才能妥善地闡述我看到「無礙」這兩個字的感受和領悟時,我內心直覺地想到了《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搭配這部經文,作為註腳,十分合宜,而且很能彰顯我看到這兩個字時心中所悟之道。
附帶一提,《心經》也是我還在娘胎時,就能憶誦的佛教經文(我至今仍能記得自己還是胎兒及嬰兒時的生活點滴,因兒時能見前世未來,也自知若干前生之事)。這部經典有「廣本」和「略本」兩種,我記得的是略本。
待在母親子宮胎盤內的那幾個月,除了睡睡覺,作作夢,醒來時在一片黑暗中,傾聽我媽的心跳聲,以及她和我爸及眾親朋的對話(他們講閩南話)、週遭環境的聲響,感受她的情緒引發體內的種種化學變化,噢,對了,還有我(指靈魂)偶爾會飄出去玩玩再回來胎盤內待著,除此之外,也沒什麼事可做,醒著的時候,閒來我就算算還要經過多少日子才能出生,或思索這一世的人生計畫要如何安排,再來就是有時候會默默回憶心經的內容了(我的母親因娘家窮而失學不識字,而且她年輕時聽不懂國語,不過她對佛道眾神靈很虔誠。妙的是,我天生是以國語思考和憶誦經文,閩南話則是在我胎兒時期邊聽邊學的)。
雖說,靈魂轉世輪迴投胎後有「隔陰之迷」,就連菩薩投胎人身後也難免迷失而無明,但我卻沒有忘記這篇經文,堪稱生而知之。我想,其中自有巧妙因緣和神聖安排。
心經 - 歐陽詢書帖 (800x465px)
心經 - 趙孟頫書帖 (800x313px)
心經 - 王羲之書帖《聖教序》所附 (797x112px)
心經 - 黃慧音演唱(國語版)
心經的人聲演唱曲,另有齊豫、王菲、張學友的版本 但我覺得編曲風格最適合此一經文,聽起來最讓人舒坦放鬆的 仍以黃慧音的國語版和梵音版最優 也可能是我常聽,聽習慣了吧(聽了七年)
延伸閱讀: 格主案: 這首新詩的內容,引用了《心經》的咒語,和佛法有些關聯。 喜歡心經、佛法、新詩、夏天、蟬的格友和讀者們,請點選一覽。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