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06 21:50:50瀏覽1109|回應1|推薦3 | |
請原諒我用如此粗俗的文字。近月遭喪父之痛,日夜追憶先父給我最早的印象時,狗屎二字始終縈繞腦中。先父生於贛西,早失怙恃,為求生活,嘗言「每日撿拾狗糞亦為糊口的方式之一」。狗屎之用,在於肥沃土壤,以供農作。 讀光緒十七年臺南知府唐贊衮撰之臺陽見聞錄上卷田賦篇之「臺田」,「臺土黑墳,甚肥沃,不須下糞;故人畜糞狼藉道路。每風起,臭穢不堪,圚廁無以踰。」可見臺灣之富饒,竟可以遍地狗屎來比喻。 小時,養狗之人,定知每日帶狗四處方便。大學畢業,去美國十載;回國後,與台灣無人排隊,並列為兩大深惡痛絕之事,莫若遍地狗屎。 然比諸兩百年前之台灣,狗屎依然,但導致之原因迥異。 台灣昔日土地之肥沃,原因有二。第一是三百年前尚無農業活動,原住民雖然在台已有數千年歷史,但均未發展出大規模的農業社會,故不似中國大陸之土地,經數千年耕作,土壤肥力已消耗殆盡。 第二乃台灣每年均需經歷季風雨及颱風肆虐,但洪水夾帶山區肥沃枯落物及土壤,年年補足因植栽而減少的土壤肥力,故長期下來仍然能維持肥沃度。 但三四百年來,台灣因多次大陸遷入移民整地務農;加以台灣氣候溫暖,人民勤奮,土壤肥力一落千丈。加以堵絕天災水患,卻不知土壤從此不再有天然補充養份的能力,將台地之豐沃在短期內消耗殆盡。 然而狗屎數目,卻未因土壤肥沃度降低而同步減少。這可歸功於現代之台灣人寧可養狗也不養稻。 農業社會的儉樸,在近二十年間換成了工商業的興盛和社會的奢華,土不肥而稻不栽,狗不減而糞不理。社會的轉型,並沒有伴隨人類腦袋的轉型,嗚呼哀哉。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