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9 02:59:10瀏覽1239|回應1|推薦4 | |
一、治水蓋堤防 十幾年來,為了治水在全台灣河岸所蓋的河堤,花費是以千億計。可是沒有一個地方政府,是有一套完整的治水計畫,所有的錢,是分別讓更下層的單位去隨意處理。結果是連沒有人住的山地溪流,也會被莫名其妙的鋪上了連綿好幾百公尺的河堤,然後等錢用完了,堤防會在莫名其妙的地方中止。這些錢算起來可能有一半都和工程都沒有直接關係。工程的品質更不用說,是經不起任何考驗的。可是最可議的一點是,怪手挖到哪裡,就讓原本沒有路的山地多了一條可共開發山坡地的道路,於是對森林的破壞、野生生物的摧殘、還有將山坡改成果園茶園,所有本來不會有的破壞都隨之而來了。 二、治水改變河道 在比較平坦的沖積平原,在河道兩邊蓋上堤防的功能,其實根本和治水無關。其實都是地方政府為了減少河川行水區的面積,將河道限制在更小的範圍,以便增加可供炒地皮、開發賺錢的方法。 原來的河川,從剖面來看,是一個開口很寬闊V字形,平時有水的地方可能是V字的中央最尖端,到了洪水來,水可能上升到V字兩側一半的高度,但是中央水深,兩側的水還是很淺。流速會是中央快,兩側慢。 加了堤防的河川,因為加高堤防,還有縮減河道寬度,河道成了一個很窄的U字形。等到洪水來的時候,整個U字就被灌滿了水,所有河道都一樣深,整個河道流速都一樣快。 想想看,如此整治過的河川可否讓水中生物有活命的機會?水中漂流物對堤防的傷害會是如何? 三、依照兩百年防洪頻率的治水 防洪頻率這個詞,竟然已經出現在高中模擬考的題目中,很顯然是很重要的觀念。可是兩百年防洪頻率到底對我們有多大的保障? 所謂兩百年防洪頻率,是指某一很大水量的洪水,在某一年出現的機率是兩百分之一。這個機率的計算是很複雜的,但是總是需要有些歷史資料可讓水利專家去推算。如果一條河川有兩百年的資料,知道每一年洪水的量是多大,水會淹多高,就可以算出機率,進而將堤防加到那個高度。如果只有十年、或廿年的資料,也是可以求出兩百年的頻率,可是算出的可信度一定就降低了。 問題來了,請問,在台灣,有十年,還是三十年水文資料的有多少河川或地區?如果有百分之八十的河川或地區都從來沒有水文站,沒有歷史資料,要如何來訂定一百年還是五百年的防洪頻率?地方政府是怎麼算出來該如何蓋堤防? 第二個問題,兩百年防洪頻率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是否按此規模造的防洪系統,就是說五十年會很平安的機率就很高。先問一個問題,一顆骰子出現6的機率是六分之一,請問連丟兩次骰子,至少出現一次6的機率為何?至少是1/3,因為第一次出現6的機率是1/6,第二次也是1/6,所以1/6 + 1/6 = 1/3,顯然是高於六分之一(真正答案還要加上1/36;這是兩次都擲出6的機率,(1/6)*(1/6))。請問丟六次,至少有一次出現6的機率為何?答案是66.5%(1 - (5/6)(5/6)(5/6)(5/6)(5/6)(5/6)),也就是說幾乎是三分之二。所以如果每年出現大洪水機率是兩百分之一,那麼在二十年間,會出現一次大洪水的機率是多少?這起碼就會是十分之一(把兩百分之一,加二十次)。所謂兩百年洪水頻率,其實根本沒有真正治水的意義。更何況在台灣,每年變本加厲的山地破壞,行水區面積減少,河道淤積被攔砂壩阻擋無法疏通,堤防其實與河面的距離一直在減少。到底要治的什麼水?即使有歷史資料的河川,算出來結果能有多大可信度? 試想一家地下電鍍工廠,將廢液傾倒在稻田。工廠是沒牌的,不用繳稅,當然工廠賺了錢,也不用繳稅。廢液造成水稻被重金屬污染,人吃了住院用健保,農民找政府補貼,政府花錢清理污染。倒楣的是政府、是農民、是一般百姓。 超抽地下水用以養殖,倒楣的是誰,賺錢的是誰?包庇開發山坡地的是誰,賺錢的是誰,倒楣的又是誰? 一千億還是兩千億的重建預算,或是最後的一千兩百億,在我看來,主要用途是政黨用來打樁腳固選票的經費。政府還是繼續惡搞水土保持,淹水的還是繼續淹水,土石流和潰堤下次再換另一個地方發生。 我不懂水利,我不懂機率,我也不懂政治,但是請告訴我,我錯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