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發現新種 - 臺灣海域頭足類種類
2007/04/20 02:17:31瀏覽878|回應0|推薦1

魷魚、烏賊、花枝、章魚等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動物是亞洲東部高經濟價值的食物。但是究竟我們天天在烤肉攤、魚市場、海鮮店看到吃到的頭足類有幾種?它們出產於何處?每種的壽命多長?在哪裡、何時產卵?有沒有甚麼種類特別多或特別希有?似乎到現在沒什麼人知道。

從第一隻由臺灣抓到、記錄於文獻的頭足類(1912),到1995年,臺灣沿海已累計有九科1969種的種類。為重新瞭解臺灣頭足類種類及分佈,盧重成老師於臺灣進行了兩年多的採集、研究。他在臺灣各地漁港,於漁船卸貨時購買新鮮捕獲的頭足類;並整理中山大學海研三號研究船由底拖網採集之標本。他發現累積的種類共為64種,分別屬於1428屬。\

雖然舊有記錄(83年累計)與盧老師兩年調查結果只差一種,但是有趣的是,兩者之間相同的種類只有33種。對於其它三十多種不一樣種類的記錄,我們可以分析幾種可能的原因:

一、有些種類在原先記錄時,辨識不正確。這錯誤可能出現於舊記錄,也可能出現於老師的調查中。唯一証實的辦法是比對採集的標本。但是舊記錄通常只有名稱,但未留下標本作為証據。因此,無法推翻舊有名錄,只能說盧老師在這短期採集時間內,尚未捕捉到這些種類。

二、然而,老師的新資料,也明顯捕到三十多種過去未記錄的種類。這些種類中,有些是科學上已知的種類,然而從未在臺灣附近被抓到(新記錄種);有些是從未被發現過的全新種類(新種)。老師資料中顯示,21種為新記錄種,10種為可能的新種。

三、在舊資料中有,但未出現於老師資料的種類,還有僅出現於老師資料中的新記錄種或新種,也有可能是某些種類的種內變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便是要有由許多海域採集到足夠標本,對各項特徵(形態、或DNA)加以詳細比對,才可作最後決定。盧老師調查到的頭足類種類,既有分佈於熱帶海洋的種類,也有分佈於溫帶的種類,這顯示臺灣的頭足類動物相是很複雜的。而這些種類多為漁船捕獲之種類,由於漁船多在相似海域環境作業(較深水域、中層活動),且只捕捉有經濟效益的種類(個體較大、味美),有許多淺海、小型的種類一定尚未捕捉到。因此臺灣真正擁有的頭足類動物種類絕對不只此數。\

對於臺灣如此重要的經濟動物,卻有如此粗糙的生物知識,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臺灣長期缺乏專門人才,導致辨識錯誤。\

二、缺乏正確採集資料的標本、缺乏全面性的採集。多數記錄均無捕獲詳細地點及深度,亦無捕獲的標本留作參考。

三、過去研究均未留下標本供參考。由頭足類的例子,我們可知臺灣在分類學上,仍有許多值得灌注精力、進行研究的空間。進行這些生物分類研究的同時,對這些生物的基礎科學(生態、生理、遺傳、演化、生物地理上)或應用科學(養殖、漁業、病理、寄生蟲)上的研究,也均會有極多的成果。

 

參考文獻:

 

Lu, C. C. 1998 Diversity of Cephalopoda from the waters around Taiwan. Phuket Marine Biological Center Special Publication 18(2), 331-340.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phyla&aid=9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