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豆芽的雜想和找碴
2009/03/25 23:35:06瀏覽1355|回應0|推薦0




今年卅月廿一日某報的地方版有這一則新聞:『不識貨,活化石海豆芽下鍋』

話說 彰化縣自然與生物科技領域輔導團教師、在福保溼地採集到一枚「貝殼」,輾轉找到日本貝殼專家,才知道是腕足動物門俗稱海豆芽的動物。他們雖然有像二枚貝的一對殼,但卻是上下對稱,而不是像貝類的左右對稱。據稱此類動物是活化石。

這個活化石的後果是什麼?根據採集到該動物的老師說,這個標本已被煮熟,把裡面的亂七八糟東西丟掉後,作成「貝殼」標本供人參考了。

報導該新聞的記者為了教育大眾,還不辭辛勞地另起一篇新聞辭典,告訴我們『 海豆芽學名「舌形貝」,主要棲息溫帶和熱帶海域。生物學家推斷,牠在地球已存在四點五億年,是已知最古老的腕足動物』。

全台灣知道腕足動物是什麼的,沒有五千,也有三千。至少我在當大學生的時候就知道了。也虧了這些教師,還找到了國外援助,才知道了這是個什麼東西。只是訊息到達晚了一步,沒讓這些老師有機會看到殼內的玄機。要是老師有一點求知的慾望,早就可以把殼掰開,看到裡面的內臟,完全不是有斧足、有閉殼肌的軟體動物。如果看到了,也早就應察覺這個不是一般的貝殼,早就可以按圖索驥找出這類動物的真實屬性了。更何況,這隻動物在殼的下面,還長了一個肉足,用常理判斷,吃過貝殼的人也會覺得這不是貝類,更何況是為人師表,學有專精的自然科教師。

活化石就是珍稀貝嗎?說出珍稀貝這三個字的,不知是老師還是記者。如果這是腕足類,很顯然就不是貝類,因此也不會是珍稀貝了。那麼腕足類是珍稀類嗎?恐怕也不是,因為去年剛修訂的台灣保育動物名錄中,並沒有這一號。

至於日本專家所說,該動物是有活化石之稱的珍稀海豆芽,這又是我不太懂的說法了。是因為腕足類出現在四億多年前,所以是活化石嗎?還是因為四億多年前出現,所以是珍稀嗎?要說到寒武紀的大爆發,所有我們現在有的動物門,都是在五億多年前的那個時代出現的。那時發現動物有軟體,節肢,棘皮,甚至脊索動物。人是脊索動物門的一種,蟑螂是節肢動物門的一種,過年吃的刺蔘和日本人嗜吃的海膽是棘皮動物,所以這些動物是珍稀的嗎?不見得。還是這些動物都是活化石?沒聽過。

新聞辭典中說,海豆芽學名「舌形貝」。生物學家推斷,牠在地球已存在四點五億年,是已知最古老的腕足動物。

這位老師抓到的是一種動物裡面的一隻個體。這一種動物的學名肯定不是舌形貝。據我所知,學名是瑞典人林奈在三百年前的發明,用拉丁化文字編出來讓人不好讀的生物名字,絕對不會是叫舌形貝。因為我怎麼看這三個字就像是中文字,一點拉丁味也沒有。

已知最古老的腕足動物已存在四點五億年,這有什麼稀奇?下次到東港,那裡人都在吃的一類動物,叫盲鰻,在地球已有五億年了。也沒人禁止他們吃。也沒人叫他活化石。鱟,有人叫他活化石,也有人說要保育,可是也還是有很多人吃。

腕足動物門有兩個亞門,其中一個亞門中文可稱為舌形亞門,但是這個亞門底下有一個綱,綱下有一個目,也都可以翻譯為舌形綱和舌形目。腕足動物種類最多的時代在古生代的志留紀,在整個地質史共計錄有接近三萬種的腕足動物,到現在只剩三四百種了。但是大部分現生的種類,都不是舌形類的種類。所以也不是都長得像豆芽一樣。無論如何,我都可以斷定老師們挖到的這一種,絕對不是四億五千萬年前最古老的那一種。所以肯定不是活化石。某一類動物,在形態特徵上與遠古的祖先沒有太大的改變,並不表示它就等於活化石。

老師又提到,二十世紀初的動物學家把它們當作是軟體動物中的雙殼貝。這在用語上有問題。林奈在兩百多年前就為這些動物命過名也歸過類了;在十八世紀末,雖然有生物學家將其歸於軟體動物,但該生物學家後來又把它們歸於另一個和軟體動物同等級的單位(綱,當時軟體動物也是一個綱)。到了十九世紀,當生物學家更了解它們的構造後,更早就沒人說它們是雙殼貝了。所以報導上有關命名歷史的陳述是有問題的。

在語音新聞中,依稀可聽到有人問老師,他的味道如何?但是就在問完時,就斷訊了,也沒聽到老師的回答是什麼?太可惜了?老師記得下次再挖到腕足類,一定要多挖一些,煮一大碗,比較能吃得出味道。也別忘了告訴我味道如何。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phyla&aid=278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