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3 14:44:35瀏覽1549|回應0|推薦1 | |
美濃獅子頭圳是一條很特別的水圳,美濃知名的解說員黃森蘭則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美濃獅子頭圳在他的解說下,顯得更特別。 黃森蘭是個蕉農,有6分地種香蕉,但解說工作太忙,幾乎沒有時間管香蕉園,他自嘲說:「我種香蕉的原則是三不一沒有。」三不指的是不噴農藥、不施化肥以及「不管」,一沒有是沒有收成。 「經常是隔了三五天才有空去做個半天,草都沒除完,下回再來時長更高了。」但是黃森蘭並不後悔於農事的荒廢,因為,他喜歡解說工作,他喜歡把對美濃的自豪透過解說讓外地人了解,他更喜歡把自己的理念融在解說中傳達出去。 「行上行下,不如美濃山下。」這句用客家話說的諺語,充分表露美濃人的自豪,獅子頭圳就是讓美濃人抬頭挺胸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美濃有田 水在美濃像命一樣,在開獅子頭圳前,美濃人常為了搶田水而流了不少血。獅子頭圳上游的龍肚地區,1738年有客家先民鑿了龍肚圳,引進荖濃溪水灌溉,由於這條圳分走了鹽埔及里港閩南人地區的水源,使得閩客對立狀況更激烈,為了搶水,械鬥是常事,鬧上公堂也不在少數,所以,美濃人很珍惜這些用血水換來的田水。 對於當初冒著生命危險開龍肚圳的先民,美濃人是用神的規格在感念他們的,龍肚人拜水利三恩公,三恩公是涂百清、鍾丁伯及蕭阿王,都是龍肚人,美濃人的開基伯公廟不只有土伯公,還有水伯公,這是其他地方所無的。 1911年日本人開了獅子頭圳及竹子門發電廠,雖說是為了開發南隆農場,以及配合高雄港與旗山糖廠所需,但也解決了高雄地區的灌溉問題,「日本人經營的三五公司,原本年年虧錢。」黃森蘭說:「獅子頭圳一開,兩年後就轉虧為盈。」 獅子頭圳的水是來自於竹子門發電廠的尾水,說到這座有百年歷史的電廠,那就是個寶了,「這座電廠的4部發電機組,都是19世紀德國製造的。」黃森蘭說:「全世界大概只有這4組還在運轉,稱它為世界遺產也不為過。」 原本台電想要把竹子門發電廠改建擴充,但在美濃地方人士的阻止下,完整保留,現在文建會已把它列為台灣古蹟文化遺產。 美濃9成以上都是客家人,但卻分南客及北客,為什麼?「這跟獅子頭圳也有關係。」黃森蘭說:「當時三五公司的負責人白石曾任苗栗廳廳長,是他把北客找到美濃來的。」 黃森蘭說,白石當時的想法是桃竹苗的客家人生活困苦,找他們到美濃,生活可以過好一點。 北客到美濃也發揮了他們的專長,提供了不少貢獻,黃森蘭說,南隆地區是河床地,土地礫石很多,在地南客用的方法是在石頭上填土,把石頭埋在地下,但只要下大雨,土被沖掉,石頭就又露了出來。 北客在桃竹苗習慣於山坡地耕作,面對這種土地很有經驗,他們挖石做駁坎,既清了土中之石,又能擋水護土,加上獅子頭圳全年度提供灌溉用水,美濃地區馬上發展起來,黃森蘭指著美濃的一個小村莊說:「以前這裡一天要殺14頭豬(消耗量),棉被店、鉛桶店、撞球間,什麼都有。」 當然,北客總是外來客,在地南客免不了會有排斥心理,雙方互不往來,北客想要娶南客時,南客通常是不嫁的,因此,北客就會酸南客婦女,有首歌謠是這樣說:「下南妹,美是美,穿長衫,垂到腳,頭上拉麵線髻,嘴上含檳榔渣,看到我就怕。」黃森蘭說:「這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 黃森蘭解說時很喜歡用一些俗諺,也很喜歡用母語,他覺得母語的保存很重要,不管是台語、客家語或原住民語,這也是他鍾情於解說工作的原因。 「母語裡有很多很精彩的東西。」黃森蘭說:「很多文化蘊含在母語中。」例如,客家俗諺中有句「爹娘惜子長江水,子女孝親擔竿長。」台語也有類似的「爹娘惜子長流水,子女孝親樹尾風。」都在感念親恩。
有一回黃森蘭解說時說到這個,旅客中有個海南島人說他們也有類似的俗諺:「爹娘惜子牛毛多,子女孝親牛毛長。」 對美濃人來說,獅子頭圳不只是一條灌溉水圳,它還是生活的一部分,指著水圳旁的階梯狀石塊,「這是讓人在河邊洗衣服用的。」黃森蘭說:「洗衣服時站在水裡,面向岸邊,之所有一級級的台階,是可以把小孩放在台階上玩耍,大人邊洗衣服,邊可以照顧小孩。」 美濃人的成年禮也在獅子頭圳橫跨美濃溪的水橋辦,從水橋的這一端滑到另一端,將近一百公尺,緊張、刺激、好玩,那就像是在激流中穿過一個黑暗的方形山洞一樣,一旦衝出光明,那種感受很特別。 「美濃是個好地方。」人稱「老爹」的黃森蘭說:「你到美濃來,老爹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