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水 水噹噹之屏東二峰圳----藏在地下的水庫
2009/12/27 15:23:01瀏覽5117|回應0|推薦1

(林邊溪河床下埋了一個二峰圳集水水庫)

在屏東有一條日據時代做的水圳,集水水庫埋在林邊溪河床地底下,利用地層的自然過濾讓河裡的水變成乾淨的水,再從地下水圳送出去,在屏東大家都稱它為藏在地下的水庫。」

(下圖就是二峰圳集水水庫的庫頂,因為河床衝刷,水庫已冒出頭,但庫體仍在河床下)

假如你在屏東縣來義鄉的原住民部落玩,有個臉圓圓戴著眼鏡的人開車停到你身邊,並且從後車廂拿出一些圖表資料,跟你解釋你旁邊那條圳的神奇故事,不必懷疑也不用怕,他是台灣對二峰圳研究最深的屏科大教授丁澈士(下圖戴白帽者)

,他就是這麼熱心地要讓大家了解二峰圳。

會成為二峰圳的守護人,相當偶然。

他唸大學時老師有教過二峰圳,但那時印象不深,只知道有這個圳,詳細狀況不是很清楚。

畢業後短暫公務員生涯後,他到荷蘭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回台灣剛好碰到反對美濃興建水庫的浪潮,他加入了,同陣營的人希望他幫忙為反對美濃興建水庫提出有力的反證,這時,二峰圳浮現在他腦海裡。

「很難想像在八十多年前就有這麼先進的設計。」在深入研究二峰圳後,丁澈士發現,它是一個水利建設的寶庫,一個兼顧了環境及生態保護的水利設施,而這正是現代水利建設的最高要求。

那麼,二峰圳到底是怎樣的一座水利設施?丁澈士說:「它是一座地下水庫。」這座水庫是一個躺在林邊溪河床下的地下集水廊道,328公尺長,這個廊道呈梯形,斜面有一根根的水泥柱,上舖過濾材料,伏流的河水就從這些水泥柱的間隙流入廊道中,並順著廊道流入進水塔,引入導水系統,藉著「水往低處流」的特性,穿過582公尺的隧道、272公尺的壓力暗渠及2582公尺的明渠,流到各農田。

「不是只有地面上有水。」丁澈士說:「地下也有水,而且跟地面的水一樣會流動的。」這是因為林邊溪上游山區集水區保水能力不佳,大量的山區降水進入潮州斷崖,碰到以礫石為主要堆積物的沖積扇,扇頂滲入的水量很大,使得地下水儲量很豐。

這些堆積物透水性很好,河水大量滲入,變成地下伏流,在地表下潛行,一路往下走,到了平原。

反正都是水,地表取水跟地下取水有什麼差異?「差異大了。」丁澈士說:「地表取水常受制於自然環境及氣候。」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豐水期的缺水情形,「那不是因為沒有水,而是水不能用。」每當颳颱風或降豪雨時,常挾帶大量土石往下沖,水的濁度太高無法處理,再多的水也沒辦法用。

地下取水就不同了,不管是豐水期或枯水期,都有水可用,尤其枯水期河床上只有淺淺一點水時,地下伏流卻仍相當充沛,豐水期更不用說,水都滿出來了。

更難得的是,由於地表的水都要經過礫石堆積層的過濾,一些造成河水混濁的泥沙或雜物都會被濾掉,水相當乾淨,任何時候皆可用,不會有「有水不能用」的狀況。

這不是什麼深奧的大道理,說穿了一點都不值錢,但八十多年前日本工程師就能把它應用在建造二峰圳,而且八十多年來的發展證明,它比地表取水(例如水庫)好用又耐用(至少沒有淤積及優養化問題),而且對環境生態毫無威脅。

水庫對環境生態的衝擊是很大的,它一定要有淹沒區,所以被淹沒地區的生態系統絕對會被破壞;它有潰壩風險,所以必須投注很大的維護費用;它的水質不穩,所以有時候有水等於沒水,有時這些喝不得的水還得洩洪,把下游淹得哇哇叫;它很會淤積泥沙,所以常要花大錢疏濬,而這些毛病,地下水庫都沒有。

這就是為什麼丁澈士對負責設計建造二峰圳的日本工程師鳥居信平這麼佩服了。

鳥居信平何許人也?在日本,只要說他是鳥居鐵也的爸爸,大家都知道了。鳥居鐵也名氣大得很,是日本南極探險的先驅,生於台灣,並且曾說過:「我是吃台灣水果長大的。」

鳥居信平會來台灣,是他的老師上野英三郎介紹的。當時台灣連著兩年強颱侵襲,糖廠工廠及宿舍都毀,蔗田也也受到很大破壞,使得糖的供應吃緊,糖廠就向上野英三郎求救,鳥居信平就這樣到了台灣。

上野英三郎這名字可能大家不熟,但說到東京澀谷車站前「忠犬八公」的銅像,很多去過東京的人可能看過,上野英三郎就是忠犬八公的主人。

上野英三郎死前兩年領養八公,每天上野回家時,八公都會走到澀谷車站去接他,再一起走回家,天天如此,八公即將滿兩歲時上野腦溢血猝逝,他的家人隨後搬到淺草,但八公每天仍然走到澀谷車站去等主人,這個消息被披露後,東京人都很心疼,牠離世後,東京市民募捐造了一座八公的銅像放在澀谷車站口,二次世界大戰時,因製造武器的需要被日本政府徵收,戰後市民再捐款重建。

糖廠找鳥居信平的目的不只是做個水利設施,而是進行整體的土地改良,終極目標就是穩定糖的供應。

出現在鳥居信平眼前的景象,讓他傻眼,土地裡是大大小小的礫石,土又乾又硬,怎麼看都不像適合當農場的地。

耳邊傳來的更是壞消息:「這地方挖到地下兩公尺,仍然沒水,但一到雨季就洪水泛濫。」

身穿草黃色工作服,打著綁腿的鳥居信平沒被嚇倒,從1914年到台灣,直到1921年開始動工,將近7年跋山涉水尋找水源、進行必要的測量,以及不眠不休的畫設計圖,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跟原住民搏感情。」

建二峰圳讓原住民很不安,他們怕會破壞了他們狩獵環境及捕魚的溪流,而提出抗議,鳥居信平是當時少數能深入原住民地區,並且跟原住民打成一片的日本人,他常跟原住民喝酒,小米酒喝了不少,有一次有個原住民頭目跟他說:「你長得相貌堂堂,我很想砍下來作為家裡的擺飾。」鳥居竟然說:「等我工程做完,就給你砍。」

這麼阿莎力,當然事情就容易協調了。

似乎治水的人都無法照顧家庭,中國古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鳥居信平一兩個月才回家一趟,兒子鐵也在學校跟同學吵架時,很多同學就會拿這一點取笑他,說鳥居信平那麼久才回來一次是因為另外娶了原住民老婆。

但屏東的原住民是真的很感念鳥居信平的,八十多年來,他們喝的、用的,灌入田裡的都是是二峰圳的水,都是鳥居信平留下來的遺澤,現在在圳旁的喜樂發發吾公園裡有一座鳥居信平的銅像,成群的黃蝶常在銅像旁飛舞,彷彿感念這位對大自然很尊重的工程師,為牠們留下了一塊淨土。

「人類是退化的,工程師的傲慢讓人類退化。」丁澈士說:「有時舊技術加上新思維,就能成為最適用的現代技術,台灣水利工程界還沒有想通這一點。」

從民國82年全國水利會議就一再地作這樣呼籲的丁澈士說:「我會繼續說下去。」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oljabbar&aid=3627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