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7 06:40:56瀏覽1660|回應10|推薦84 | |
最後一次與朋友的餐聚中,外頭仍下著大雪.席間,大夥聊到希望可以回到年少的日子.因為年輕真好!當下湖映又有與眾人不同的取角了. ... "如果真有選擇,我還是喜歡髮梢開始泛白的這個我.活了四十幾,就屬現在的這個 “我” …愈看愈可愛!" 不是嗎? 現在的這個我,當再一次以單純的心,重新來欣賞黑澤明的電影世界,相較於二十幾年前那個汲汲鑽營於電影,氣血旺盛年輕的我,究竟那一雙眼睛會更入流?那一顆心更能與黑澤明的鏡頭對焦?那一個年歲所鑲嵌出的數字,能看到握刀武士的溫柔? 重看黑澤明,沒有二十幾年前勤做筆記的精力; 不會為了聽演講而擠了數小時公車;沒有口沫橫飛的論戰;沒有要研究他的動機;沒有一定要懂得他.因為沒有要如何,今日觀賞影片的'心的鏡頭',因而變得寬廣有彈性.只是用一雙好單純的眼睛來欣賞他在80年代"亂” 影片中,弒父奪權的爭霸戰裡,赤裸裸呈現人性扭曲黑暗面的同時,卻也刻意地隱隱藏匿著人類另一股渇求良善的本心.
黑澤明的鏡頭像一面鏡子,不斷的照出在紅塵起伏的人內心底那股貪嗔念頭.然而在嘲諷的同時,卻不斷的注入另一面深情款款的角度與對白.能安靜下來的心與黑澤明的電影交會時,那時電影已不再是電影,每一幕活生生的眼神跳出了銀幕,讓人不得不跟著四百年前的故事,一起經行,一同盤腿而坐,一起學著日本文化開/關門的動作.(…眼神永遠跟著手腕流動,順著呼吸慢動作蹲跪下…雙手輕輕地放在木邊緣將門推開… 優雅地慢慢起身…跨過門檻…再次蹲跪下…跟著呼吸順著手勢…再慢慢將門簾拉上…再次起身)當下看到的不是開關門的動作,而是全心全意的…禮佛!霎時間整個呼吸對流暢通無比.25 年前的我,不會懂得為何開關門動作需如此繁瑣.25 年後的我,若沒有一顆安靜下來的心,也不會看見當畫面切割後的開關門動作,竟是行雲流水般的優雅.因為內心可以微笑,也就可以跟著打打殺殺的劇情,一起練習經行/禮佛/靜坐.可想而知,接下來的幾部片子裡,劇中人也跟著一起跳出銀幕,活在湖映每天練習的生活細微動作裏. 黑澤明對武士精神,特別情有獨鍾.50 年代拍攝的"七武士",濟弱扶貧的武士們,不因貧困而喪失了尊嚴氣節.在他的鏡頭筆觸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武士,他不是一種階級,而是一種精神象徵.象徵世間可以因為我而更美好,人性可以因為我的注入而得以更接近完美.揮刀比武的武士們,當下的呼吸是專注的,眼神是由衷的尊敬對手,對武術的美感心靈,重於握著刀的身體.他電影中所表達的美感,不同於張藝謀美的觸覺色調,而是破爛衣物底下,所散發出的一股股美麗的尊貴節氣.然而這些尊貴節氣的詮釋,與張藝謀的電影人物卻是相近的,都是下層社會裡的小人物們. 透過這些凡夫俗子,愈是簡單的故事因而更感人.透過影片對白,黑澤明不斷的重複問著人類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尤其在充斥著人道主義的"紅鬍子"影片中,雖然沒有較量的武士,但悲天憫人的醫生行徑,時時不離武士的精神象徵. “生之慾" 裡的市民課長,得知了自己只剩下六個月的生命.也因為更接近死亡門檻,他的生命卻得以重新展開燃起生機.(死~ 是為了要如何好好地活).在腐敗無能的市府裡,他到處磕頭請印,為貧苦孩子們建造一座公園而請命.終究他的身體抵擋不住病魔,在落雪繽紛的兒童公園裡,微笑地坐在鞦韆裡離開人間.身體雖幻滅,但心靈卻比仍舊活著的人....更臻完美. 1952 生之慾/ To Live 下著豪雨殘破不堪的羅生門,代表著二次大戰後滿目蒼痍的日本.人們失去了相信的力量.饑荒戰亂時期,人性的邪惡面處處隱隱作祟. "那裏有軟弱,那裏就有謊言." 謊言~是羅生門的主導內容.故事裡的三位主角強盜/武士/妻子都堅持'人是我殺的'.
因為失去相信的力量,人類在苦惡滅絕謊言軟弱中....輪迴不斷.來來回回相互指謫. 或許,外在愈是用力保護的地方,往往是內在最脆弱之處. 謊言可以讓人暫時逃避,得以喘息. 只有真正面對脆弱,得以讓人勇敢. 關於黑澤明的介紹....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