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本來就小有名氣,加上之前的“諜中諜3”中,阿湯哥在白牆黛瓦間的跳躍穿梭,煙雨長廊間的飛速狂奔,也同時把西塘的美景一起帶給了全世界,因而遊客絡繹不絕,阿湯哥的照片還留在西塘,功不可沒 !
(石皮弄,只有一個人身的寬度)
(標準的古鎮建築)
(長廊)
(長廊全貌)
西塘的河面較一般古鎮寬,腹地也比較大.
不像其他古鎮,打著古鎮旗號,實際就是一些旁邊有河住家,騙一些觀光客的門票錢.
坦白說,古鎮建築看多了,大概就是這樣,變化不大,或許蘇,浙一帶的建築都差不多吧 !
改天到其他省份看看不一樣的古鎮建築.
西塘簡介
西塘,古名斜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相爭的交界處,故有吳根越角之稱。 “九裏灣頭放掉行,綠柳紅杏帶啼鶯”,正呈現了西塘這個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佈,自然環境十分幽靜。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而眾多的橋樑又把水鄉連成一體。古稱“九龍捧珠”、“八面來風”。
西塘在全國同列的古鎮中頗具特色,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於世。自宋以來,西塘已建有一百零四座古橋。這些古橋大都為單孔或三孔石柱木梁橋。橋樑工藝精湛,至今保護完整,即具有觀賞價值,自古譽為“臥龍淩波,彩虹飛架”。
“門前街道屋後河,深長弄堂百條多”。一百二十二條弄,深幽奇妙,彎曲自如。游西塘,“雨天不濕鞋,照樣走人家”;千米廊棚可使您在此體味綿延了若干個世紀的樸實、恬靜。西塘街道大多有廊棚覆蓋,使商賈貿易、行人過往無雨淋日曬之憂。廊棚沿河一側有的還設置靠背長椅,供人休息。廊棚多為木架瓦頂,一般寬2-2.5米,集中在北柵街、南柵街、朝南埭等商業區,總長達1000多米,既可遮陽又可避雨。其中有一段最為雅致出色,有翻軒兩層雕刻花紋,令遊人歎為觀止。
西塘的宅弄深淺各一,宅弄深處,曲徑通幽,不知深幾許,行至盡頭,豁然開朗,別有新洞天。西街上的石皮弄長68米,寬僅1米,有216塊石塊鋪就,因石薄如皮而得名,有西塘“一線天”的說法。
悠久的歷史,創造了不朽的文化。翰墨書香,詩詞金石,締造了西塘濃郁、寬廣的文化氛圍。在明清四二七年裏,有進士十九名,舉人三十一名。
古鎮區內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多處,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研究價值,為國內外研究古建築的專家學者所矚目。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粉牆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如詩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