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論述轉型不可能
2013/07/30 17:39:06瀏覽143|回應0|推薦0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 2012年10月25日 09:25

文/陳以信

謝長廷訪陸回來,引發民進黨內不同解讀,表面看來是論述多元的批判傳統,實際上是派系林立帶來的結構障礙,導致民進黨兩岸論述的轉型工程,終究難以實現。

現在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出現三頭馬車,謝長廷、蔡英文、蘇貞昌各執一頭,且三人形成有趣對比:謝長廷有「憲法各表」的主張,有主導中國委員會的意願,但沒有掌握黨權的實力;蔡英文延續「十年政綱」的兩岸主張,是黨內新興實力派領袖,但對開展民共交流沒有多大意願;蘇貞昌是現任黨主席握有最大實權,為求挑戰大位有意願突破民共僵局,但能力有限提不出獨到的兩岸主張。

民進黨的兩岸論述要能轉型,領導者必須有實力、有意願、有主張。不過現在是,謝沒實力,蔡沒意願,蘇沒主張。本來這種情況下,三人中有兩人願意合作,互補長短後或有可為之處,然而實際上都不可能。謝蔡兩人的憲法立場南轅北轍,沒有妥協空間;蘇蔡兩人仍有2016大選的潛在競爭關係,沒有合作誘因;謝蘇就算過往心結能解,蘇也不願兩岸論述大權旁落,更會提防遭謝搶去兩岸舞台,兩人就算貌合,也是神離。結果就是三頭馬車只能繼續僵著,哪裡都去不了。

有人主張民進黨應舉行對中路線大辯論,以解決當前的論述僵局。不過觀察該黨過往論述變遷可知,導致其論述轉型的關鍵不在辯論,而是派系鬥爭的結果。1999年民進黨首度從「台獨黨綱」轉型為「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新潮流為推陳水扁選總統而特別量身訂做;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是陳水扁聯合黨內本土派,意圖搶占獨派精神領袖的傑作;2011年的「十年政綱」,是蔡英文豎立領導權威的揚刀之作。三者都不是辯論後的黨內共識,全都是權力鬥爭後,獲勝派系的領導論述。

這說明民進黨兩岸論述背後,結構因素大於內容因素。也因此,論述變遷後的內容缺乏一貫脈絡,甚至還會彼此衝突。荒謬的現況是,四個文本同時存在,主張分別從「台灣共和國」、「現在名字叫中華民國」、「台灣正名制新憲」、到「台灣等於中華民國」,誰人愛說哪套就說哪套,從來沒有共識,端看誰是老大。

換言之,如果「定於一尊」是民進黨論述轉型的前提,那麼下次轉型機會,恐怕要等到2015年民進黨總統初選結束後,誰是下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誰才有資格說了算。而現在不過嚷嚷而已,大家用不著太認真。

(本文作者陳以信/國民黨前發言人、現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sc&aid=804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