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馬仕:永不失去風華的奢華!
2011/10/31 15:40:44瀏覽2068|回應0|推薦4
「祖產會敗光,但工藝是不會消失的…」一位工匠這麼說,說到了愛馬仕手工技藝的精神。
 
時間是10月29日,應邀下午前往Bella Vita的中庭,參加愛馬仕工匠節,目睹9位工匠的現場製作過程,整個中庭,好像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atelier一樣。
 
由於人潮擁擠,我選了代表愛馬仕創始精神的馬鞍工匠Vincent,用法文大聲問問題,果然成功吸引了Vincent的注意,進而跟他長聊了起來。
 
他告訴我,標準的馬鞍,須花25小時來製作,之後還會依客戶的身材,譬如腿長或胖瘦,來作客製化調整,但客製化是不收費的,一副馬鞍要價3500多歐元,比製程較容易的包包相對便宜許多,原因在於:愛馬仕全球馬鞍的銷售量目前一年只有四、五百只,強敵環伺之下,價位已比競爭者高1000歐元,若價位再高,恐怕銷量會更少,對於以馬鞍起家的愛馬仕,是不能見容的發展,因此,必須以價值鞏固市場地位!


 
所有愛馬仕產品,都會有序號。記戴序號的編冊,即使到今天,還是用「書寫」記錄,若客戶的產品要維修,會依編號找到原先負責的工匠,進行維修。有些工匠還會在產品中,留下代表自己的符號譬如姓名縮寫,便於識別。

 Vincent現年37歲,19歲加入愛馬仕,目前已有近18年的資歷。他非常具有幽默感。他提到在台北這幾天常常沒事一個人去到處亂逛,我問他:是否有女生主動搭訕。他的臉瞬間漲紅,笑答到:!)「是嗎?沒有吔!那我是不是逛錯地方呀!!」稱讚他很年輕,整天與「皮」為伍的他說:「Le cuir me rend jeune!(皮讓我年輕)。

他在愛馬仕推出的工匠記錄片《Hearts and Crafts(匠心)》之中,是第一位出現的工匠,有機會前往觀賞的民眾,不妨注意一下。
 
我訪問的第二位工匠,是絲巾的描繪師Nadine。剛好Nadine的翻譯,無法翻出l’aquarelle(水彩),我脫口翻出,於是順理成章接手當口譯,順便了解絲巾的製程。
所謂描繪師,指的是在絲巾的製程初期,必須有個人先把圖樣的線條從某個藝術家的作品中,一筆一筆描下來,再利用各種筆觸,表現出漸層或圓點等,最後再利用感光材料作曝光,蝕刻在鋼板上,再一色一層進行印刷。
 
緢繪師最困難之處,在於必須忠於原著,但又得受限於45色的限制(愛馬仕的絲巾顏色不超過45種,所以畫作若顏色超過此數,得將相近顏色作歸類整合,來達到45色)。且腦子裡想的是顏色,但畫出來卻是黑色。
 
「藝術家是一層一層的疊上顏色,絲巾描繪師是一層一層解析顏色!」Nadine強調。
 
通常一條絲巾須花420小時描繪!!但像這條印第安人的絲巾,因為光臉部的顏色就高達17種,因此花了Nadine2000個小時才完成!當然完成後,可大量印刷。現年49歲的Nadine資歷33年,16歲就進入愛馬仕,但到第六年,才繪出第一條絲巾,可見工匠的訓練多麼耗時,目前Nadine已完成39件絲巾作品!!

 
買一條絲巾,等於是買了一部份工匠的人生….
 
然而,或許在我們眼中,身為愛馬仕工匠,應是值得驕傲的,但在記錄片匠心中,我們看到了這些無名英雄的真心。
 
「當我跟人說,我現在在作包包,所有朋友都問我,之後呢?之後打算做什麼?好像我現在是不務正業一般…」某個二十歲的皮包工匠這麼說,這顯示出,即是名牌的工匠,一般歐洲社會價值觀還是認為是藍領階級,是過渡性的職業。
 
全球化策略下企業的營運方式,規模市場的分工機制,以及現代的精品零售與物流模式,讓Newsweek駐巴黎特派記者Dana Thomas寫出了《奢華如何失去風華》(Deluxe: How Luxury Lost its Luster)這本書。
 
她的觀點是,精品業者為了在短時間內賺取暴利,不惜走捷徑,在福特式的「大量產製」、「財團化」、「藉外包到中國壓縮成本、降低品質」、「服務差」的過程裡,背離了精品最初強調工匠精神、品質至上、客製化,個人化服務的傳統。
 
一位經營訂製珠寶品牌的朋友,有回帶我到她位在巴黎第三區的工作室(artelier)去參觀。一開始對於她家珠寶,譬如一顆戒指,動輒上四百萬幣,瞠目結舌。心裡想,有必要那麼貴嗎?但一進工作室,看見所有的珠寶,都是正值人生精華時期的工匠(artisan)一丁點一丁點,鑲嵌出來後,突然覺得,買了那指戒指,或許等於也買去大師們部份的人生,這跟名牌包用機器大量生產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同。
 
Dana Thomas親自到大陸東筦拜訪名牌代工廠商,除了Burberry、Coach、Longchampes、Celine部份產品是「眾所周知」在大陸生產的名牌外,其他在大陸生產的名牌,都與工廠簽定「保密合約」,不能透露。把Made in China故意縫在看不見的地方,或乾脆打上Made in Italy的,大有人在。以Burberry的Trench Coat來說,在東筦的生產成本只要120美金,到了美國百貨公司卻要1200美金。但利潤十倍,只是精品一般的訂價原則,LV的訂價甚至高達十三倍!
 
以產製過程來說,只有愛馬仕,因為是家族企業,所以才能不受股價壓力,維持住高成本的手工生產。其他的品牌,若去參觀生產過程,如Prada,是一個工匠一次看二十個包,比麥當勞一個廚子看一個爐,還要Mass Production!
 
記得前幾年幫某知名週刊寫過一篇談到精品皇帝,也就是LVMH大老閭貝納阿諾的報導,因為在文章裡,我以「大量產製」來描述LV包的生產過程,結果還引來LV向雜誌提出嚴重抗議,說是損毀了LV的品牌形象。然而,阿諾自己卻曾不止一次在商言商,向媒體自詡LV的獲利與生產效率有多高!
 
管理學大師杜拉克曾說:「創造顧客,才能創造利潤。」顧客才是唯一利潤中心。然而如果翻開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營運宗旨,你會發現:股東利益極大化才是主流思想。
 
精品之所以能賣高價,主要是它在消費者眼中,具有高「認知價值」的存在。然而,如果此一認知價值的根基,並非產品的訂價,或好萊塢明星的光環,而是它悠久的傳統與對品質的堅持,那我不知道,背離傳統;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又不斷提高售價的精品,是否能夠永遠維繫住這種認知價值?
 
而這或許就是,愛馬仕堅持Made in France,堅持工匠精神,給工匠股票分紅,留住人才,也留住savoir faire的主因。
 
愛馬仕也成為當今「不失去風華」的奢華。
( 休閒生活時尚流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udiatseng88&aid=579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