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友人,北京三聯周刊記者袁越,到台灣二十天自行車環島,寫了一系列台灣的相關報導。其中最有趣的,要數槟榔西施這篇,從小在民主裡呼吸的我,從來不以為,民主和槟榔西施有什麼關係,但袁越把兩者扯上了關係。
檳榔西施
檳榔是南亞的原住民們最喜歡吃的一種零食,但只有臺灣才有“檳榔西施”。
一出臺北市區,檳榔店就明顯多了起來。只要你看見一個比較色的店名,那一定就是檳榔店:
檳榔既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又不像咖啡那樣會讓人想上廁所,所以深得長途司機們的喜愛。檳榔店大都開在路邊,通常只有幾個平方米,面向街道的一面全部是玻璃,過路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裏面坐著的“檳榔西施”:
她們清一色都是年輕女子,穿著盡可能少的衣服坐在店裏招徠顧客。但我發現老太太開的檳榔店也有很多,下面這個店就沒有色情元素。
“檳榔西施”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的,那時臺灣的檳榔業不景氣,幾個姑娘突發奇想,穿起了“清涼裝”,依靠賣弄色相吸引男性顧客。結果這股風潮越燒越旺,越來越多的檳榔小販被逼無奈,只能利用色情招徠生意。
那時正值臺灣“民主化”的關鍵時期,臺灣人的價值觀面對如此大的衝擊,可保守派們卻幾乎毫無辦法,民主嘛。
後來,“檳榔西施”們的衣服越穿越少,甚至出現了透明裝,露毛裝。臺灣“政府”這才不得不頒佈法令,禁止“檳榔西施”們露點。其實,臺灣政府更希望徹底取締檳榔業,因為在大部分“受過教育的漢人”看來,嚼檳榔是“土著的惡習”。
首先,檳榔要混著石灰一起嚼才好吃,兩者在嘴裏起化學反應,會把口水染成紅色。嚼檳榔者吐出的紅色口水很難清洗,非常影響市容。
其次,嚼檳榔還會提高口腔癌的發病率,增加醫療負擔。喜歡吃檳榔的大都是藍領工人,他們本來就不富裕,生了病就更沒錢治療了。
更可怕的是,檳榔樹根淺,所有種檳榔的地方,土質都會遭到破壞,在臺灣這個颱風盛行的地方,這可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因為“民主”的緣故,檳榔業不可能被取締,現在依然是一項每年數十億新臺幣的巨大產業。
剛上路的時候,我對檳榔西施特別好奇,總想下來拍照。快到新竹的時候,我看到路邊有一個檳榔店裏的“檳榔西施”居然穿著三點式泳裝。那時臺灣正受寒流影響,氣溫只有10℃!於是我停下車,拿出相機拍照,那個“檳榔西施”看見了,氣衝衝地跑出來,抄起一個飲料罐頭就沖我扔了過來,我躲了過去。她見沒砸到我,就沖到我面前,抓住我的相機要我刪掉照片,同時用夾雜台語的國語罵起了髒話:“幹你娘!拍什麼拍?你這人有沒有教養?你爸爸媽媽是怎麼教育你的?”我解釋說我不知道不能拍,她卻反問道:“這麼冷的天,你以為我穿著這種衣服好受嗎?”
她是一個年輕的女人,臉上化著濃妝,身上皮膚慘白,牙齒卻很黃,參差不齊。我當著她的面刪掉了照片,她這才放過我,嘴裏依然罵個不停,全都是她這個年紀的女孩照理很難說出口的髒話。後來朋友跟我說,我算運氣好,“檳榔西施”的背後通常都會有黑社會撐腰,那天如果遇到黑社會的人,恐怕我就要吃苦頭了。
這是我環島20天遇到的唯一一次不愉快的經歷,之後我就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了,一路順風順水,精神愉快。臺灣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對於我這個喜歡單身旅行的人來說,臺灣是一個天堂。
我意外地發現,陳祖德也在臺灣從事檳榔業呢:
其他袁越提到的北京與台灣差異,很讓我會心一笑,我大力推薦他的布落格。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blog.php?id=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