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相」
2012/05/14 10:01:02瀏覽205|回應0|推薦1

看到「相」這個字,我們總會想到「宰相」的相,其實在史書上的「相」未必是指「宰相」,例如:

「孔子相魯」

「蘇秦掛六國相印」

讀到這些段子你難道不會感到奇怪?

第一,孔子的時代並沒有宰相,只有宰邑,沒有宰相;春秋時代是封建時代,沒有中央集權的宰相。「孔子相魯」的「相」其實是「儐相」的相,陪伴君主進行禮節的相;孔子因為懂「禮」,因此臨時被徵召,陪魯定國參加「夾谷之會」,與齊景公會盟,而曰「孔子相魯」。不過,由於孔子在「夾谷之會」中表現可圈可點,不但阻止了齊國擄掠魯定公的陰謀,更從齊國爭回了一些土地,因此回國不久後即被正式任官,後來還當到了「大司寇」,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院院長。

第二,「蘇秦掛六國相印」的「相」如果是「宰相」,才怪!一個人要怎麼同時兼六國的行政院長,又不是大一統的國家。這個「相」是指「外相」的相,「掛相印」是把合縱這件事交給蘇秦去談,同時代表六國、把六國串聯起來。但,由於各國各懷鬼胎,合縱終究還是失敗了。

第三,其實「相」這個字原來是「相禮」的相。詳細的講,中國古代有一種職業就叫「儒」.是專為貴族服務的巫﹑史﹑祝﹑卜。然而在春秋社會大動蕩時期,「儒」漸漸失去原來的地位,由於他們熟悉貴族的禮儀,便以相禮為謀生職業。「儒」便成為以相禮為業的知識分子。因此「孔子相魯」只是又一次前往執行業務而已,只不過這一次服務的對象是國君,場合是國際會議而已。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ude0317&aid=645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