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為而治
2012/04/11 11:18:37瀏覽134|回應0|推薦2

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上我們常會聽到「無為而治」的說法,尤其是老子的版本「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尚賢,使民不爭」等,唯,說起實例就只有「上古之世」,除「上古之世」,信史上勉強可以一提的可能就是西漢初年的文景之治了。

 

文景之治是在諸呂之亂後,以文帝的「慈、儉、不敢為天下先」道家三寶為開端,縱有消極的改革,絕無積極的興建,但帝國體制則在默默間逐漸形成,除了地方上予民休息以厚植國力外,雖仍眾建諸侯卻少其力,諸侯王不得復治國,表面上說是郡國並行,實際上已與郡縣無異矣。總之,若無文景之治,豈有後來漢武帝彪炳之功業?

 

這一弛一張間,讓我想起了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初年的四代君王,即米海爾‧羅曼諾夫、亞歷克西斯、費多爾二世及伊凡五世,所謂孱君時代。這四位君王不但是幼年即位,治國經驗不足,且都個性柔弱、溫和、缺乏進取的精神與活力,尤其是米海爾與費多爾還不良於行,上下皇位尚且須人扶持,而伊凡五世還心智不良,只有亞歷克西斯較正常些,卻沉迷於宗教。但,你知道嗎,這樣的領導人卻使帝國越來越穩固,為第五代君王彼得大帝之取得北歐霸權及擠身歐洲強權之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帝王的弛,或者說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結果是使民不與王爭,帝國的專制集權體制竟然就這樣悄悄地形成了,所謂「不尚賢,使民不爭」及「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講的就是這個嗎?事實上,米海爾是在混亂時代尾聲被平民擁立即位的,他能出線只在他對任何一派都沒有威脅,沒有人認為他能有什麼作為,也沒有人認為他做得了能傷害己方的事,也許是這個緣故吧,風起雲湧的自由意識居然就這樣平息了,國民公會也不了了之,至於貴族們也似乎心滿意足、不再作怪,中間雖有類似景帝時之七國之亂的插曲,例如亞歷克西斯時的哥薩克拉新之亂等,都不妨礙羅曼諾夫王朝的帝國化,到了十七世紀尾聲彼得大帝繼伊凡五世之位時,俄羅斯已成為一個既強大且具擴張性的國家了,不但已由波蘭手中光復俄國文化之母烏克蘭,且,版圖向東延伸,跨過西伯利亞至太平洋沿岸。

 

如果文景是弛,漢武帝是張;那麼,羅曼諾夫王朝初代四君是弛,彼得大帝是張了。弛能為張厚植實力,張則能為弛重振精神、重整紀律。經這麼一檢討,弛是無為,張是有為,像挽弓射箭一樣,先是弛弓搭箭,再是張弓瞄準,三則是弛弓放箭,如此周而復始,方能一箭又是一箭,養生、治事莫不如是!則歷朝歷代,只要能延續政權的,莫不有張有弛,豈止是文景相對於漢武或羅曼諾夫初代四君相對於彼得大帝而已。

 

道家的無為是為修正儒家的有為而設的,儒家須道家的無為來蓄積實力、恢復生息,道家也須儒家的有為來振作精神、發揮效率。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ude0317&aid=63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