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眾神的喜怒哀樂到大小乘之辨
2012/03/31 12:00:23瀏覽296|回應0|推薦0

古今中外所有的神都有喜怒哀樂,希臘的眾神就不用說了,依聖經的記載,上帝偶而也會發怒,給他親手所造的人類懲罰,水淹地球是普遍性的,使人類從諾亞重新來過;火焚索多瑪則是局部的賞善罰惡;所有的宗教都賞善罰惡。

只有「佛」是超乎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的,所以賞善罰惡不是「佛」的原初觀念,「佛」的原初觀念是自業自得、自力度化的,超乎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乃至六道輪迴,因此辨認佛教的純度,就看所宣揚的是外力庇佑或自力修行、自求多福的,不過基於人類普遍尋求依靠及僥倖的心理,不說「庇佑」就得不到人們的踴躍皈依,就像小車子載不了多少人一樣,不說賞善罰惡就起不了鼓勵行善、嚇阻犯罪的作用,因此有些有志之士便在講經說法上做了一些調整,順應俗情,活化經論,讓經論更能為人們所容易接受,容易發生鼓勵行善、嚇阻犯罪的作用,於是車子變大,皈依的人也變多了,這便是小乘與大乘之別。

中國人自古以大乘為榮,久而久之便不知大小乘所別何在,配合大中國意識便常謂日本佛教是小乘、西藏佛教是小乘云云,其實大小乘之別看經典就知道了,或者說有菩薩的就是大乘,沒有菩薩、只講阿羅漢的就是小乘,有淨土或西方世界、東方世界的就是大乘,沒有淨土,只有六道的就是小乘;因此日本佛教與西藏佛教基本上都是大乘,只有南傳佛教才是小乘。

但,以上這些都還是順著俗情講的,這世上其實並沒有小乘佛教,只有南傳佛教,小乘是大乘為了襯托其特徵而宣揚出來的片面說法,以南傳佛教的立場,佛教以實修為重,修行大,乘載自然就大,修行小,乘載自然就小,自道其大、自取虛妄,又有何用?因此「大乘」可以多講,但絕對不要總是「小乘」長、「小乘」短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ude0317&aid=62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