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24 19:33:15瀏覽389|回應2|推薦0 | |
因為小孩和動物對於情感的真實呈現,喚醒我們因為過度社會化而萎縮的真感情,那些我們以為自己身體已然消逝的勇氣、付出、信任,竟然就在觀賞電影時,從眼淚中泊泊而出…。 慾望看電影--生命奇蹟 小狐狸 Helen, the Baby Fox 導 演:河野圭太 慾望觀賞指數:夏天北海道的四顆星 「如果到一個沒有大人的世界,吃飯的時間和內容都由自已決定…。」太一抱著小狐狸,天真可愛的幻想著那一列長長列車,帶領他們離開大人遺棄的自私世界裡,來到群花盛開的快樂天堂…。 攝影師的母親因為工作遠行,將太一交給獸醫朋友小幸照顧。太一下課途中見到迷失的小狐狸,同感自己猶如被遺棄的心情,開始與小狐狸延伸一段真實互動情感。 近兩年來,日本電影推出感人的可魯後,形成一股動物電影的盛行。有人說動物和小孩是鏡頭下最難掌控,但不可否認,這兩者也是歷久不衰的票房保證。如果是片子感人,我覺不如該說是,因為小孩和動物對於情感的真實呈現,喚醒我們因為過度社會化而萎縮的真感情,那些我們以為自己身體已然消逝的勇氣、付出、信任,竟然就在觀賞電影時,從眼淚中泊泊而出…。 電影改編自著名小說『小狐狸海倫所留下的回憶』(子),作者竹田津實獸醫師本身就是長年投入日本北方狐保育的生態調查權威人士,並身兼受傷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的負責人。本書主角小狐狸,當時在路邊被發現時既聾又啞又盲,境遇就跟偉大的傳奇人物海倫凱勒一樣,於是太一將牠取名為「海倫」,之後更透過攝影,真實記錄這隻小狐狸與家人互動感動。 海倫和可魯一樣最後不免片中結束生命,在片子中並沒有看到刻意矯情討好觀眾的「全家和樂、幸福團聚」的八股劇情,反而採取較為真實貼近生活的記錄動物的生老病死,面對那些不可抗拒的生態命運,即使令人感到無奈,卻也強烈表達出編劇不斷企圖呼籲的「珍惜生命」的喻意。 小狐狸海倫在失明失聰情況下,對於環境毫無生存能力,卻在太一小男孩的真情關懷下,學習喝牛奶、吃肉,甚至發出啼叫聲。原本被視為僅有兩三天的存活機會,努力地延展三週。正如片中太一的母親所言:太一在海倫身上成長,海倫也透過太一而努力成長。 這樣人與動物相互依靠與提升的善良,不正是我們期盼的人與大自然生態的良性互動?只可惜人們因為一時興起豢養寵物,又因熱潮一過而棄養動物,編劇從小狐狸的處境,推延到太一和母親的互動,以及與小幸醫生的人際關係處理,這樣不落痕跡的安排,在片中相當成功。 日本是個民族性相當強大的國家,日本人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人民相較擁有較嚴謹的性格,於是對於生活中的研究探討、創造發明,相對優於其他國家的隨性、坐享其成態度,這與日本媒體在價值的傳達上具有相當大的關係。 於是,我們在火燄討戰者節目中看到參賽者拼鬥耐力,為了爭取一個意念與意志的勝利(倘若在台灣,參賽者或許會私下研議怎樣取得獎金再對分),在戀愛巴士或校園瘋神榜中,鼓勵人們勇敢說出告白,學習被拒絕時也能尊重的祝福對方。這樣的社會價值從媒體的節目呈現中,正面積極的被傳達出去,或許台灣媒體除了不斷八卦揭露私密、猜數字賭大小之外,也該能增添多點讓人感動的能力。那麼,在以後的政治社會運動中,退去激情和憤怒之外,起碼能有多些感動人的基本元素得以流傳。 「如果海倫無法被治療好,那麼也沒關係,只要我們一直在一起,我就當牠的媽媽。」當原本被判定失聰所以無法發出聲音的小狐狸,奮力發出聲音來呼喚太一,太一負起當母親的責任,毫無任何抱怨的照料小狐狸,這讓我聯想到劇情先前所鋪陳的段落:太一不斷要求救助小狐狸,而小幸醫生反問他:「你可以為他做些甚麼?」 飾演太一的小天才演員深澤嵐在劇中的表演自然率真,面對小狐狸的逝去,甚至在滑板上追念回憶的內斂堅毅神情,都讓人為之動容。 本文照片選自電影日本官方網站:http://www.helen-movie.jp/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