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8 21:53:15瀏覽1349|回應1|推薦11 | |
如果九年前我們在一起,或許現在我們會恨對方吧。
得不到的愛總讓人心頭縈繞回味,像在心頭隱藏了一根羽毛。 輕輕一陣風吹過,羽毛便騷弄地心頭一陣細癢、一陣微酸的澀。 一對在自助旅行中相遇的男女,沒有互留電話僅有一句承諾。 「六個月後約在維也納見」。 九年後,男主角成為了暢銷作家,他說寫下故事是讓女主角能夠找到他,果不其然在法國的簽書會結束後,兩人再度相逢。 男人曾依約前往維也納,女人卻因為祖母過世而錯過相見時間。 男人說:「如果當時妳也到了維也納,那該多好。」那輕輕地一句埋怨,配上巴黎塞納河畔的瑩瑩湖光,攪亂的又何嘗僅是男女主角心裡壓抑不了的波動。 男人在結婚前仍然惦念著女主角,這是否也導致了男主角後來婚姻不美滿,和妻子心靈無法契合的某一個原因? 這麼疑問,實在給女主角加了上欲加之罪,但容我武斷的裁決,人的靈魂飄了出去,有怎可能還有身心一致的專注。同樣的,女主角倒是很坦白的說,自己對於九年前的邂逅覺得是真愛,所以後來的愛情遭遇中總是不理想,交往的男人全都在後來娶了別人。 全劇把時間反鎖在男主角即將搭飛機,返回紐約的幾個小時空檔,導演希望藉由時間的壓迫感呈現兩人相逢無奈的強度。但必須在照顧劇情的合理性下,完整陳述兩人的心情轉折,於是對白無盡的多,無盡的繁瑣。即使在美麗的場景搭配下,仍讓視聽者分不出心來看景色,若有敗筆,莫過於此。 演員能背下這麼多的對白的確不容易,但我卻覺少了留白的一種內斂。 有時候悲傷不是痛哭,告白不盡然言語,一種沉默的短暫反倒觸動人心。 男主角問:「為何當時我們沒有想到留電話呢?」 女主角答:「因為年輕吧,因為覺得愛情沒有這麼珍貴,覺得一定會再有機會,所以想都沒想。」 看到這時,我的腦中倒是想起了法國影片中,雨果說:人們總是選擇放棄,因為放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人們永遠得不到真正的愛情。 看著這九年後相逢的一對戀人,又何嘗不是反應了現實中不能悔改的事實。 男主角結了婚,有了孩子,於是他知道真愛離他更為遙遠,除非他有絕對的勇氣願意追求,所以在劇中,我們看到男主角總是眷戀著這樣的相聚時光,從散步到搭船,再到送女主角回家,聽她用吉他歌聲唱起對那年愛情的想念,看她陶醉的舞動身體的自然真實。 他靜靜地坐在沙發上看著她,無奈地笑著。 可以上前擁抱嗎?可以這樣離去嗎? 人性的掙扎不過就是思索的那幾秒中。 前幾年,如果我看到電影安排這樣的結局,我大概會嘔著幾天想:片子的哪裡我遺漏了? 後來他們到底在一起沒有? 但是,這回我到喜歡編劇這樣的安排。 呼應了上集的「愛在黎明破曉時」的浪漫手法,整個片子沒有兩人相遇的激情做愛橋段,也沒有清楚交代兩人的決定。 只有女主角最後的提醒:你快錯過飛機了。男主角深坐在沙發中說:我知道…。 愛情,有沒有答案? 或者說,愛情有沒有完結篇? 看戲的想知道片尾誰跟了誰,演戲的想知道現在誰是愛我的。 但如果人生九年能相遇,你又怎知道再九年後兩人會不會攜手一起走人生? 別問他現在身邊的人是不是你,問你在他心裡到底份量有多少吧? 愛情,如果就只是愛情這樣單純的一件事。 就用最簡單的感覺去回應。 正如男主角片中回應記者的:「說白了就沒有意思」。 愛在黎明破曉時,告訴你愛情來了,就是愛情。 愛在日落巴黎時,告訴你就是愛情,亙古不變。 手法不同,販賣的就是對真愛的相信,以及人性的脆弱和掙扎。 建議你煮杯咖啡,挑個週末午後不至昏昏欲睡的腦袋,可以忍耐二小時的對白,把感動留在那段唱歌的安靜中。 或許,你會跟我一樣,有一點點的酸,一點點的淚濕。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