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10 19:51:16瀏覽601|回應1|推薦24 | |
後菁寮聖十字架堂 後菁寮聖十字架堂,座落於後壁鄉菁寮國小斜對面,隸屬「聖方濟各教會」一系,民國五十五年(一九五六)以「十字聖號」在本地傳教,而這座帶有德國傳統教堂或城堡神秘氣氛的教堂,則建於一九六○年。 教堂的設計人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德國人,國際級建築設計師,一九八六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的桂冠——普立茲獎,普立茲獎被喻為建築的諾貝爾獎,更讓我興奮的是,波姆第一件國外作品,竟落在台南縣純樸的後壁鄉後菁寮。 從建築外觀來看後菁寮天主教堂,造型獨特,「包覆鋁皮的銀色陡峭角錐尖頂,直入天空,與傳統紅牆紅瓦,低矮樸素的街屋及合院民宅,形成強烈的對比,且成為當地明顯的地標」。 教堂分為四部份:鐘樓、洗禮堂、聖殿、聖體宮,都是陡峭角錐尖頂造型,四個頂尖處各有一代表性的飾物:雞、鴿子、十字架、皇冠。整座教堂的主要結構方面,以清水混凝土為主,而內部的處理更展現流動開放的空間效果,深紅色的細格子落地木門窗、木格子高窗、不規則紋樣的小塊花玻璃……,有人說這座教堂頗具法國、德國教堂風味。 自清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年),西班牙道明會郭德剛傳教士(Fernando Sainz, O.P.)重新開啟台灣近代傳教事業後,歷經日治時期及戰後持續發展,天主教會不斷增加,教徒亦有數十萬人之多。幾乎每一個城市鄉鎮之中,都有天主教堂的存在,它們也構成了台灣聚落環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沒有一個聚落是缺少宗教建築的,神聖化的宗教建築與世俗化的建築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聚落,台灣亦不例外。雖然西方宗教並不是台灣信徒最多的一種信仰,但是在全台灣區各個角落,我們卻都可以發現天主教堂的存在,它們之異質性或者特殊的天際線,在聚落中獨樹一格。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