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4 08:53:41瀏覽857|回應1|推薦4 | |
近日收到某家長組織早期幹部的公開信,大意是回想四年前對於北市要推動一綱一本及自辦基測時,某些家長組織的力挺及自己的孤單,但是到了現在自辦基測狀況百出,那些團體的聲音突然消失了。這個朋友深切反省到:作為組織幹部,應該更深刻的學習,更謹慎的表態。 回到四年前,幾乎所有教育現場的問題都推給一綱多本,連有小孩在學校被狗咬到,大概也會說是因為一綱多本,於是政治人物趁選舉提出統一版本、圈地考試,表面上說是簡化升學準備,背地裡又說是保護在地就學機會。問題是這些和躍動的台灣是不符的,和民國八十年代以來要推動的學習解放是違背的,政治人物操弄有孩子在小學中學就讀的家長心情,利用課程上路時的適應期,強力炒作,不願同心改進教科書審定制度的缺點,反而以救世主的姿態強行硬推自己的政策,而許多僅僅憑藉直覺就附和者有之,因為政治立場相同而立即響應者有之;不用政策辯論,不顧鄰近縣市家長需求,不管法令公信,想推就推。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在執行一圈,輪到自己被檢視,慘狀就一一現形了。 家長的身分不難取得,但是即將進入遊戲規則的家長和剛剛生育小孩的家長立場迥然不同--在產檢的行列裏,我們去問即將臨盆的媽媽,希望她的孩子有怎樣的學習環境,答案幾乎都是只要健康快樂出生,有學習意願就好,但是到了幼稚園大班以後,就變成才藝學習車拼,到了國小變本加厲,這時孩子開始學習效果上有了落差,於是功課在前段的就挺考試升學,忘了產檢時是怎麼想的;功課不如預期的,則希望全部直升到大學,也不想職涯試探的必要,兩者愈走愈不同,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家長的本位思考。 同樣的,教師在面對這個問題也是如此,在目前排序較前的學校,老師對於均優質化的政策往往有反射的排拒,而目前排序較後面的學校,教師多渴望直接學區分發,卻未啟動論述和行動,這裡面要說沒有本位思考,是無法讓人相信的。 本位思考加上政治立場是否相近,可能形成教師和家長都陷入對政策為反對而反對、為支持而支持的險境,於是有人認為對家長的問卷要分成孩子是幾歲來做,對於教師意見的徵詢要先問她在哪一所學校服務,這也是遲來的反省。 每個團體的思考都有其侷限,每個族群的代言人如果都能審慎反省,克服思考盲點,減弱本位思考,並參酌足夠的國際經驗,其實是不難找出共識的。台北市可以繼續頑強抵抗外界希望她們見好就收、適可而止,但是十二年國教的層次顯然高於郝市長目前的思考層次,所有團體現在非常想去跟郝市長講:請給中央政府一個完整規劃未來的機會。當然,十二年國教裡面也可以夾雜許多私心,也可以轉化孩子的學習重心和形式,這唯有靠各界記取教訓、共同貢獻智慧才做得到。 這篇文章寫給所有有機會拿麥克風的人,包括我自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