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02 14:42:04瀏覽1068|回應1|推薦2 | |
過去一個月,照理說中小學都在選擇下學年用的教科書,3年來北北基的學校放棄全校慎重評選出來的教科書、直接改用所謂共同推薦版是各校司空見慣的事。既然如此,選書就變成一件很可笑又多餘的事,誰還當真? 而經過北北基官府強力撮合誘導之後的版本,被宣傳成唯一指定版本,變成聖經了,這本聖經又有備用書,備用書鉅細靡遺,老實的老師覺得再多節課都教不完,唯恐有所遺漏,讓學生吃虧,然而究竟是誰吃虧呢? 一週前聯測和基測同時登場,國文科連朱湘的文章都拿出來考——朱湘是上個世紀初中國極富才情的詩人,但因個性與世情不合,29歲於渡輪上跳江而死,這是和徐志摩搭機撞山同樣令人感慨的悲劇。台灣過去素不選讀朱湘的文章,而21世紀初的北市高中職入學考試考到這樣,或許眼光獨到,但這和一綱一本何干? 社會科則考了侯硐貓村與烏來溫泉開發,這是發生在台北縣的時事,但這就是北北基學生的生活經驗嗎?還是為了在地而在地呢?負責組題的心測中心已出面說明:絕不會因使用版本不同而不會作答,也不會因為題目提到在地現象而妨礙作答,事實也是如此,然而教育官員還要持續催眠唸經:「讀這本最有保庇啦!」 於是乎教育專業自主變成市長宣佈親自做過題庫,他死也要大家相信題目出得中間偏易,可惜答對題數與錄取分數揭露了市長不願面對的真相;明明壓力毫無減輕,補習風氣不減反增,市長卻仍要大家相信壓力已經大減。看起來,指鹿為馬的把戲,不只發生在中國的秦帝國時期。 過去中小學教師被培養成餵食者,教師不用管課程、不需懂課程,只負責分天餵食國家統編的教材;經過教育解嚴的過程,教師才從選書中開始學習「教材可以殊途同歸,專業就是要講求共通性也要有獨特性」。現在執政者要教師放棄選擇教材、放棄分析教材、放棄回饋課程,也就是不要你可以有自覺——畢竟對於一個政府來說,養一個隨時可以更替的單純勞動力,比面對一個以專業素養為力量的自主教師安全多了。 為了兩個人的面子,吳清基部長和郝龍斌市長不但沒有為政策失靈道歉,還進一步在12年國教的規劃中主張保留多數競爭遊戲——不要給學生翅膀、不要給老師自主、不要學校之間合作。總之,不要讓15歲的學生逃離被挑選的命運,他們要的是:讓學生們像蠍子一樣,在甕裡互相咬食啃殺,而老師的角色就是無止境的陪著挑蠍子——從小學普測到特色招生,這就是政府對付中小學自主的真正態度。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