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11 10:39:27瀏覽316|回應0|推薦0 | |
正在中國放映的電影『孔子』固然以正向評價為基調,但如果要因此聯結到中國政府領導人已虛心看待孔子,或甚至以為孔教終於再度證明它萬世不變的價值,實在樂觀過度,甚至可說天真可笑。 該電影就像到海外設孔子學院一樣,是由官方出資及輸出的,中國用官方的資源做事,歷來使命必達,於是彷彿回到那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台灣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一樣,由上而下,以政治力量主導文化傳播。台灣一些文化耆老竟興奮的認為:中國共產黨終於跟儒家認祖歸宗了,甚至預言兩岸文字也終將統一在正體字之下。這樣的聲音在尾牙時節響起,真令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 中國崛起沒有按照『庶矣富矣教矣』三部曲來發展,很多事情在中國是三件事一次處理,所以發展中的矛盾全靠官方的意志擺平,連節奏感角色都不能越線:豆腐渣工程,上級可以罵下級,可是文人自己去調查發布了,就要判五年徒刑,因為破壞和諧社會、導致親痛仇快的罪名隨時可降臨到你頭上,所以中國網民選出『被』字當2009第一字,因為沒有自主嘛,所以『被自殺了』『被捐款了』,真相是:黨的恩情比海深,黨的智慧超過一切,不容否認。 推廣論語會改變還是加深這種情勢呢?『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套在推展讀論語的工作上非常傳神:以對台形勢而言,要照論語講的是:『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可中國至今還是『遠人不服,則架飛彈以嚇之』孔子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這部電影究竟是中國向世界軟性輸出的廣告片,還是統戰的新產品,分辨其實不難。 數百年的讀書人拿著四書五經苦讀,個個比現在中學生程度好,然而人民公德心好了嗎?國家強了嗎?現在要在貧富懸殊不斷加大的中國土地上宣揚孔教,要如何才不會重蹈工具化、選擇性的結果?會不會在和諧社會大旗下,藉機滅絕儒家中的抗議精神,這絕對是新世紀評價中國的觀察重點。 馬總統郝市長都一副復興中華文化使命在身的樣子,馬在一年多的國家文化總會會長任內還興沖沖的也想從新版古籍今註今譯延伸到倡導全面讀經(儒家經典),他或許不知獨尊儒術在文明史上其實是退步的評價,我們對於海峽此岸當政者缺乏文明視野,把執抝當光榮感到羞愧;我們對於彼岸拿鐘鼓玉帛來冒充文明禮樂,拿禮樂去打造所謂和諧社會感到可笑,然而歷史與商業不就這樣一代一代充滿以紫奪朱的勾當嗎?悲夫!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