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悼念被逼笨的公務員們。
軍公教十八趴案(公保優存部份)是5年前指標性的的朝野攻防。檢視當時的文官作為和他們後來的處境,我們很難同意王聖人可以厲聲罵公務員給年輕學子看。
十八趴案初起時,當時的總統及銓敘部長義正辭嚴的以改革者自居,然而最終的歷史評價是依他們的心態及細節來決定的。在心態上,阿扁操弄改革作為當年四合一選舉的主軸,他作為公部門雇主的代表,一再羞辱自己的員工──羞辱以製造敵我識別才是目的,改革只是工具。
當時的情勢如萬輛坦克壓境,社會輿論罕能公正又專業的進行評論,而相關公務員則分成兩種:一種是利用職務在定案前介入細節,以影響法案;另外有少數文官,則真心想使改革回到專業而公平。前者以時任銓敘部主任秘書、曾任退撫司長的葉先生為代表,後者則以當時的教育部人事處長朱楠賢為代表。
西諺云:魔鬼藏在細節裡。葉主任秘書在84年公教退休改為提撥新制時,就因擔任退撫司長藉機介入,根本就是十八趴案紛擾的根源,而因緣際會,在94年的公保優存案中,又因擔任銓敘部主任秘書而有機會影響部長及各考試委員,利用眾人希望能少扣就少扣的僥倖心理,創造出「肥大官瘦小吏」的定案。綜觀80年代及90年代兩次改革,葉先生有機會增加福利又不致倒霉的隨同基層被砍,在定案後隨即退休。
而教育部的朱處長就沒這麼幸運,先是迫於形勢跟進銓敘部公務員的方案,在教師部分做出「校長教授不減、中小學教師大砍」的方案,但隨即因不願違背良知和專業,伺機提出替代案,冒著違背倫理、不顧人事行政局的意志,和期待公平改革教師團體分進合擊,竟然在同年底說服五大黨團同意替代案,並予以法制化,震驚各方。然而隨著國親黨團違法翻案,教育部人事處被人事行政局痛下毒手──教育部人事處被評為該年度中央一級人事單位考評最後一名。為了避免讓認真的同事仕途受影響,朱於兩個月後請調離開人事處。
朱的遠見還包括看到育嬰津貼勢必不可能一國兩制,一再提醒要公私部門一致以使用者付費精神來立法,3年後,公私受雇者的育嬰津貼,果然完全依其思維分別完成三讀,而當年想讓公教人員用公務預算發津貼、勞工則用保險準備金發育嬰津貼的文官,如今仍然安居其位,升遷在望。
噢,真心想使改革回到專業的朱先生到哪裡去呢?讓我告訴各位:他被新任教育部長一腳踢到樓上去,正在認真從事他所陌生的科學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