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石門水庫遷村的教訓
2009/08/27 14:59:20瀏覽534|回應0|推薦1

石門水庫遷村的教訓

2009.08.27

莫拉克風災至今,已發展到遷村安置的階段,因自然災難而考量或實施遷村,有形勢上的必然,對照之下,因建設而遷村,更應有誰該犧牲,誰該感謝的禍福一體感。孰料在主政者抓經濟建設第一之下,民國50年代的石門水庫淹沒區移民安置,變成政府施政的一頁痛史。

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之名,近3000名石門水庫淹沒區民眾離開山明水秀的大漢溪中游世居地,被分別安置在桃園觀音、大園的防風林邊,從採集、漁獵、狩獵的生活變成農耕與撈捕鰻苗,暴露在東北季風的漫天沙舞之中。官方留下的文獻及影像宣示他們住得比原來好,政府且就近設立學校、衛生所來特別服務他們,實際上是他們必須按規定圖式建築,換地所得要加上貸款才夠蓋房子(龍潭土銀無息,水庫建設委員會擔保),分配的田稍好的,經過十幾年改良地質,才從純沙地轉為可以種稻的水田,分配較差的,則即使是特別引進圳水,也種不出地瓜或水稻。男丁紛紛到外地打工,一兩星期才回家一次,管教一下媽媽漸漸管不了的孩子。

台灣工業起飛,工業區小的、大的都劃在移民新村的隔壁、鎘污染、廢氣上下夾攻這些新移民,工廠建築有如巨魔,剝奪了在此偏鄉重造桃花源的權利,於是土地率多再度被徵收作為工業區的防風林;房舍由居民自己拆毀;部份未被徵收的房舍和住民,則日夜接收這些化學工廠的副產品。

61線高架掠過大園、觀音海邊,再度帶給遷到這裡的水庫移民景觀上的衝擊,夜晚時這裡是警方巡邏的重點地區,不良份子最常在此處理犯案前後的事;廢土、水坑,左右可見,風力發電23具大風車冷森森矗立在聚落的廢墟旁,尖銳的葉片像是宣判此地死刑的匕首,沿著海岸排成一線。

蔣宋美齡於民國51年偕同副總統陳誠(首任水庫籌建會主委)來看移民新村的落成,周美青於民國98年來到移民新村的國小參加活動,該校正在大力實施多元文化教育,因為現在不但有該批移民的文化斷滅問題,也和台灣其他地方一樣,新移民(女性外籍配偶)已成黃昏中踱步在村中難得的青春身影。

蔣宋美齡雖然長壽超過一百,終究沒有在生前再度來到40年後的新村,來一探此項遷村後來的滄桑,周美青則還有機會在莫拉克災民亟待安置之際,用腳重讀一次被多次拆解、多次移置的水庫移民史,和村中的新移民女性、原水庫移民女性促膝而談——如何以10多年來眷村改建的用心,將水庫移民併同此次風災安置處理。

石門水庫目前滿水位,湖面真美,真平靜。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ngtai&aid=326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