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07 12:21:27瀏覽3677|回應2|推薦6 | |
北京奧運開幕前,大陸先後發生兩宗執法人員粗暴對待採訪記者事件。儘管當局事後向記者道歉,但事件已對中國形象造成惡劣的國際影響,道歉可謂於事無補。北京當局必須從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訓,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兩宗粗暴對待記者事件:一是7月25日,香港多家媒體的記者在北京採訪奧運門票開售出現混亂情況,多名記者被公安叉頸對待;二是8月4日深夜兩名日本記者在新疆喀什採訪恐怖襲擊,遭到武警毆打。在衆目睽睽下對記者施以武力,執法人員的粗暴行徑立即傳遍世界,引起境外輿論譁然甚至可能觸發外交風波。為了舉辦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奧運會,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日中國新形象,北京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但卻因粗暴記者而形象受損,實在可惜。 奧運是國際盛事,北京奧運就吸引了約3萬名中外記者前往採訪。中共主管意識形態的首腦、中共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曾承諾,中國以開放的心態,歡迎記者前來採訪北京奧運會,願意千方百計地為奧運採訪提供充分的服務;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也承諾將以開放心態對待批評,對採訪要求「零拒絕」,保證新聞自由。不過,從記者採訪挨打、網絡開放等情況來看,北京的承諾與現實尚有較大差距。 長期以來,中共視媒體爲「喉舌」與宣傳機器,必須為中共的中心工作服務。對媒體的這種定位,導致中共要求媒體報道必須「唱響主旋律」,不得「自把自為」。中共對媒體這一認識根深蒂固,京奧期間,大批境外記者前往中國,他們習慣於新聞自由,當局企圖將境外媒體當作境内媒體那樣去管理與要求,當然行不通。儘管個別媒體或許對中國抱持「傲慢與偏見」,但境外媒體遭遇種種阻撓、干擾甚至武力對待,歸根結底還是文明與觀念的衝突。 近年來,經濟實力逐漸增強的北京,開始注重軟實力建設,希望增加中國在國際上話語權,改善國際形象。如何看待傳媒、應對記者,是增強軟實力的重要一環,也是重要體現。今年底中共將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筆者認爲,當局應認真總結北京奧運籌辦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汲取包括「先打後道歉」之類的教訓,痛下決心加大與深化改革。否則,中國儘管自我感覺良好,但卻難在現代文明大堂找到自己的位置。(2008/08/07)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