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04 11:10:37瀏覽1347|回應1|推薦5 | |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前日在北京舉行記者會,吸引數百記者到場採訪,會場上火花四濺,據稱一向溫文爾雅的羅格幾乎拍案而起,引人側目。不過,中外媒體的報導卻呈現出各取所需、壁壘分明現象,倒也有趣。 此前,西方媒體在報導京奧時,多聚焦於北京管制互聯網、空氣污染及人權等等問題。羅格記者會上,媒體對此依然窮追猛打。BBC、美國之音等的報導也幾乎集中這幾點。而中國媒體對上述問題則隻字未提,異口同聲地引述羅格讚揚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工作可以用「十分出色」來評價,他相信本屆奧運會將是一屆成功的奧運會。反之,西方媒體則「忽略」了羅格對北京的美言。 對一些西方媒體戴著「有色眼鏡」挑剔甚至批評京奧,北京早有領教並有所準備。上周末,國家主席胡錦濤罕有地接受25家外國媒體的集體採訪,對外國記者來華採訪表示歡迎,同時強調,「希望外國記者遵守中國法律,客觀公正地報導中國,增進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相互溝通和理解」。 西方媒體的京奧報導是否客觀公正,或刻意「雞蛋裏面挑骨頭」、對中國抱有偏見,見仁見智。不過,北京應該承認,西方媒體的一些批評,還是基於事實的報導。例如,儘管北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治理污染,但空氣質量仍未克盡人意;又如北京對部分「敏感」的網站予以「封殺」,與資訊自由流通的現代理念也相悖。 北京爲了這場奧運盛會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不僅斥巨資興建場館,改善北京基礎設施與環境,同時,也盡量履行申奧時承諾,在允許奧運期間有條件示威等問題上甚至令外界感到驚詫。然而,在如何與國際接軌的問題上,北京值得挑剔與改進之處也還有不少。北京曾期望,藉著舉辦奧運會展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今日中國,正崛起成爲世界經濟、政治與軍事大國,這一趨勢不可阻擋。月前閙得沸沸揚揚的抵制京奧歸於沉寂,實際上也是中國實力的一種體現。但中國如何真正贏得世界的尊重?面對外界的挑剔甚至批評,即使是偏見甚至無理取鬧,北京亦大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藉此查找不足,並作爲今後現代化建設所要改善之處。如此奧出一個新中國,這也是各界的期盼吧。(2008/08/04)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