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1 11:44:58瀏覽4250|回應3|推薦6 | |
4年前的雅典奧運會上,時任中國奧運代表團團長的袁偉民在與美國奧委會主席尤伯羅斯會談時就笑稱:「我們一直在想動搖你們金牌榜第一的位置。」4年後的北京奧運會,中國金牌總數力壓美國,獨佔鰲頭,看來已不是什麼笑話。 中國奧運金牌第一,這意味著甚麼?人言言殊。有的認爲,中國終於摔脫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成爲世界體育強國;也有人覺得,體育比賽只是一場遊戲,中國超美並不代表甚麼。不管如何,中國金牌傲視群雄,至少折射出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 曾幾何時,毛澤東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成爲中國的體育運動指南。為了「友誼」,中國運動員可以讓球,故意輸球;為了「國家利益」,運動員必須服從「組織」安排,甘當幕後英雄。「友誼第一」,抹煞了競技體育「永遠爭第一」的基本精神,也扼殺了運動員的巨大努力與付出。 今日中國,早已進入競爭時代,社會充滿競爭,因此,體育運動「友誼第一」的觀念與做法也早已不合時宜。中國還競技體育運動本來面目,運動員能否出戰奧運會,必須競爭選拔,靠個人實力爭取。京奧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奮力拼搏,勇奪金牌,首先是奧林匹克運動力爭「更高、更快、更強」精神的充分體現,否則「為國爭光」只是一句漂亮的口號。 中國健兒人人奮勇,個個爭先,背後還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為推動力。在京奧上奪得金牌,不僅代表著個人運動成績的突破,也意味著豐厚獎金,個人前途因此而一片光明。今日中國,物質第一、精神第二,能否奪金,直接關係到個人的切身利益與前途。這也是為甚麼謝杏芳在羽毛球女單決賽屈居亞軍後面無表情、劉翔因傷退出110欄比賽後痛哭半小時的重要原因。 金牌榜首之爭,歷來是奧運會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然而,與1984年中國在洛杉磯奧運會實現金牌「零的突破」時代相比,中國人對待金牌的心態,也已經平和許多。運動員奪得金牌,中國人固然歡呼;劉翔臨陣退出,許多人在傷心失望之餘,也予以理解與祝福。中國人愛榮耀,也愛挫折,只要運動員盡力拼搏了。儘管中國金牌第一,與國力增強和經濟發展也不無關係,但只要有智慧的中國人都不會天真地認爲,中國就因此超越了美國。體育畢竟是體育,中國未來也許會超越美國成爲超級大國,但靠的並非只是體育金牌。(2008/08/21)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