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所記得的那些年代:XT,AT,386,486,and Modem。
2022/09/23 14:51:32瀏覽4438|回應0|推薦20
最近有一則舊聞被炒得沸沸揚揚,那就是 1989 ~ 1990 年到底有沒有 56K Modem 與中文版 BBS。

筆者是五年七班的學生,1986 年 (民國 75 年)  9 月進大學唸書時,電腦型號是 PC XT,CPU 型號是 8088;1987 年的上半年,市場上出現 PC AT,CPU 型號是 80286;1987 年 9 月時的最新最炫硬碟,容量只有 40MB,當時 Seagate 40MB 的價錢是新臺幣壹萬五千元,而且每次要關機前還得下指令 "park",把硬碟的讀寫頭移到該停的地方。80386 則是 1989 年才在市場上出現,記得當時做網球拍做得很出色的臺灣廠商「肯尼士 (Kennex)」,也在 1989 年前後跨足個人電腦產業,創立「艾鉅電腦」,開始賣起自家品牌的個人電腦。讀者若透過 Wikipedia 查詢 Intel CPU 的型號,可以發現那些 Intel CPU 型號的發明時間都比上市時間來得更早,這是因為剛研發出來的時間,跟量產推行的時間有落差,筆者所記得的 XT、AT、與 386 在臺灣市場上的推行時間是清楚的且不會有大誤的,筆者還記得 1989 年 9 月時的 MS Windows 的版本是 2.0,1991 年 ~ 1992 年間的 MS Windows 版本是 3.0。

1990 年 9 月,筆者進入交通大學就讀資訊科學研究所,當時校內的電腦還沒有連上 Internet(此時臺灣學術網路才剛完成架設後不久),但計畫在一年後將被汰換的一臺大型主機電腦 Lena (VAX Mainframe),可以透過 "phone" command 跟線上的登入者聊天, 也可以透過 "send" command 查詢遠端 VAX Mainframe 上有哪些登入者(臺灣學術網路連上 Internet 之後,國內國外的 VAX Mainframe 皆可),同一個 "send" command 也可以傳送訊息 (Text Message) 給遠端 VAX Mainframe 的登入者。1991 年上半年,臺灣學術網路連上了 Internet,當時系上電腦機房的 IBM RISC 6000 工作站,可以經由 Internet 連上 BITNET Relay Server,Relay 上有 999 個頻道,每個頻道上各有一些來自全球的登入者可以同時在線上聊天,之後還有一個功能更完備的叫做 Internet Relay Chat Server/Client。1991 年的年底至 1992 年的年初,交大設立了 News Server/Client,這套軟體可以讓師生閱讀 Usenet 上各個討論群組 (newsgroup) 的文章,然而直到 1992 年 6 月,筆者從交大資科所畢業準備入伍服預官役時,交大還沒有設立 BBS,當然更沒有中文版的 BBS,當時也沒有聽過其它大學大專有中文版的 BBS,中文版的 BBS 應當是在 1992 年的年底至 1993 年的上半年之間出現。筆者在服預官役期間 (1992 年 7 月 15 日至 1994 年 5 月 31 日),有幾次放假時曾經透過臺大的撥接服務連上 Internet(指已經下部隊以後的放假,所以是 1992 年 12 月以後的事情,亦即是 1993 年 ~ 1994 年的事情;當時要撥進去是不太好撥,經常佔線,就算撥接上了,為了公平的緣故,連上一段時間之後,也會被斷線,讓其它撥接者連線),筆者記得當時市面上的 Modem 速度是 14.4K,而臺大撥接服務端的速度,剛開始時是 9600,過了一段時期之後,撥接服務端的速度才升級到 14.4K;經過相關資料的查詢與佐證,筆者的記憶是沒有記錯的。

Intel CPU 486 首次上市時間約是 1991 年 6 月的前後,之後 486 歷經數個型號的版本更迭 (SX DX 之類,再細分還有 CPU Clock Rate 的高低之分),直到筆者退伍之際,也就是 1994 年 5 月 31 日,Intel CPU 的最新型號仍是 486 開頭。

1986 ~ 1994 年,PC 全部都是以 DOS 開機,然後在 DOS 環境下打 ET 進入倚天中文系統(還有另一個叫做國喬中文系統),或是打 win 進入 MS Windows,而 Microsoft 首次支援真正 GUI 的作業系統,則是在 1995 年所推出的 Windows 95。現在的孩子很難想像古早時代 Text Mode Interface 的電腦。(註:Apple 在 1984 年所推出的 Macintosh 128K,就已經研發出支援 GUI 的作業系統)

MS Windows 3.0 跟 3.1,即使有中文版,還是比不上 Apple Macintosh,因為不太穩定,常常使用到一半就 Coredump -- 跳回 DOS 或當機成死藍畫面,Windows 3.X 時代的內建字型在做列印時,會呈現非常明顯的鉅齒狀(尤其是當字體被放大時),即使採用 True Type Font,透過點陣或雷射印表機做列印,仔細端看字體與圖案還是稍微看得到
齒狀,因此筆者在就讀研究所期間,最常使用的電腦是 Macintosh 與 IBM RISC 6000 工作站,不是 PC,Macintosh 偶而也會當機,但當機頻率比 MS Windows 3.0 低很多,而且其上的 Mac Draw 與 Mac Write 軟體,除了比 MS Windows 上的應用程式好用與強大許多之外,透過 Apple Postscript Laser Printer 所印出的字型與圖案都是呈現優美的曲線,不會有難看的鉅齒狀,而當時 IBM RISC 6000 的作業系統 AIX (UNIX) 與 X Windows,雖然久久也會當機個一兩次,但那當機頻率是比 Macintosh 更低,遠遠低於 PC 加上 MS Windows 的當機頻率。WinTel 架構的成功是在於整個系統比競爭者便宜、應用程式多且多元(仍處於高度成長期的戰國時代,市場上做同一個題目的軟體廠商很多)、微軟公司對於盜版軟體的態度很寬容(放得很鬆,根本沒有在抓個人,對許多人而言等同於免費軟體)、以及網路外部性 (Network Effect:使用者人數多且彼此具有相當的相關性可以相互輝映,並因此提高被使用之物的價值與效用),並不是它的功能與穩定性做得比競爭者好。就已事隔 30 多年的現在來回顧電腦的軟硬體發展史,筆者認為在 1990 年代,Apple Macintosh 的軟硬體技術是領先 WinTel 架構約有十年,那真的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DOS,倚天中文系統,國喬中文系統,True Type 中文字型(華康、文鼎),PC Tools,Norton Utilities,Turbo Basic/Pascal/C,COBOL,Borland C/C++,PE 2,漢書 (HyperEditor),Going (DOS 版的國音輸入法,是後來 Windows 版的自然語言輸入法的前身),DOS shareware CShow,DiskDupe,5-1/4 and 3-1/2 floppy disks,Windows 2.x、Windows 3.0 and 3.1,OS/2,還有 1986 年到 1987 年,風靡全國大學大專院校的「對鬼吐口水推錢袋吃大力果的土撥鼠遊戲」以及「小精靈 (DOS PC-MAN)」;真是令人懷念的青春!

好了,回到正題。根據筆者的經歷與記憶,以及相關資料的佐證,1989 ~ 1990 年,臺灣還沒有中文版的 BBS,筆者在服預官役期間所記得的市面上 Modem 速度,是 14.4K (1993 年 ~ 1994 年)。最後,筆者為文僅供參考而非引戰,自大狂的粉絲與其徒弟的粉絲不需要到此嗆聲 (使用人身攻擊字眼,必定截圖提告),事實是什麼對你們來說是無關緊要也不重要,你們就相信自己想相信的,跑來出征嗆聲也不會改變事實與筆者的看法。



註一:

modem 的強調音節是在第一音節,不是第二音節,很多臺灣人把強調音節放在第二音節,唸成 /
moʊ.ˈdɛm/,這唸法是錯的。

modem  (noun) [C]
/ˈmoʊ.dəm/

把第一音節的音高拉高,唱一下 LA-la,然後開口說 MO-dem。





註二:

現在時間是 2022 年 9 月 28 日 凌晨 12:23。被質疑「能穿越時空到未來」使用 56K Modem 的當事人,對於外界的質疑,當事人在黃光芹節目裡第一時間的回應與說法是:

     不要用自己的無知去判斷別人。

之後,網路上有許多網友蒐集相關證據證明當事人是吹牛皮,56K Modem 是  1997 年 ~ 1998 年才出現在市場上,而臺灣民營的 ISP 業者首度推出撥接服務的時間點是 1994 年;剛剛看到媒體的報導,當事人最新的第二時間說法是:

     是採訪記者把受訪內容寫錯。


針對各項質疑,這位當事人常常有最新的第二時間說法,然後第一時間與第二時間的說法是相互矛盾。在此檢視一下這矛盾之處:

第一時間:
不要用自己的無知去判斷別人。
意思就是你們都太無知,當時 (當事人上幼稚園大班時) 真的有 56K Modem,而且也可以撥接中文版 BBS。

第二時間:
是採訪記者把受訪內容寫錯。
意思就是不干我的事,是採訪記者把受訪內容寫錯,不干我的事。
    



註三:

這位當事人的學歷歧視與高傲自負,「全世界會講中文的人」在記者會上都看到了!意外嗎?或是覺得「物以類聚」?當事人目前的政黨師父,就是一位很幼稚很不成熟的自大狂,都已經超過 60 歲 (寫稿的今天,2022 年 9 月 23 日,已經超過 63 歲又 1 個多月 ),還整天把年輕時期的預官智力測驗與考試成績等等拿出來消費,並以此為籌碼在言語上霸凌與羞辱其他人,例如公開地辱罵某位陽明醫科畢業的醫師之智商到底有沒有 70,也曾經公開地羞辱某位韓粉女藝人的智商只有 70,只是沒想到這位被羞辱的女藝人,今年卻跑來支持與站台這位師父的愛將,也就是鬧出學歷歧視的當事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學歷歧視者只是暫時寄生在所謂的白營,而其實際色彩應是血統純正的正藍,這也是為何被自大狂羞辱的韓粉女藝人、以及贊成臺灣被極權專制國家侵略與統治的女原民立委會跑來幫她站台拉票的原因)。

現在各領域的知識都相當浩瀚,而且真正困難的問題早在二十世紀的初期 (1900 初期),就已經需要長達數年的思索與奮鬥,才能有一些成果或突破,例如相對論、量子力學、費馬最後定理 (這個定理歷經 360 年終獲證明,by Andrew John Wiles in 1995)、...等等。真正厲害的頂尖人才,會聚在真正困難的問題上做競爭與交流 (例如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彼此交流研討近代高等物理的弦理論),這些頂尖人才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專業成就之受到尊敬,就以此當籌碼在公共議題上以粗魯的言語、或是不倫不類的粗俗比喻來霸凌與羞辱他人。(相對論、量子力學、費馬最後定理、弦理論) vs. (考了 3 次聯考的成績、27 歲時考的預官智力測驗),真的是一個很幼稚又很粗魯的自大狂!有許多人每天看到這位自大狂又在言語上霸凌與羞辱他人,是看得很疲憊,疲憊到必須常常轉台。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ngchia&aid=177199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