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秋天陽氣漸收,不適合多吃生菜沙拉。中醫師卓雨青指出,秋天時要少吃生菜,菜燙一燙再吃較養生。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院區中醫師卓雨青表示,生菜沙拉屬於涼性食物,但在中醫觀點中,秋天陽氣漸收,一般性體質的民眾不適合吃太多陰寒性的食物,將生菜稍燙一下再食用較為理想。
卓雨青說,在秋天,薑、蔥、蒜、花椒等辛燥的食物佐料可以少放一些,減少耗損體內津液。此外,秋天較為乾燥,因此,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常見口唇乾、鼻咽乾、大便燥結、皮膚乾燥等症。
醫師指出,滋陰藥材可改善身體可能的不適。例如,黃精能補肺潤肺,生津。百合則甘寒質潤,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百合科植物還有養陰補虛的麥冬、天冬、玉竹等,臨床上常見使用。
體溫偏高、熱補上火又不適合寒涼食物的民眾可吃點小白菜、高麗菜,花椰菜等。紅棗、蓮子、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銀耳、芝麻等食物也可適量補充。
在魚肉類方面,中醫師卓雨青說,鱸魚相當適合,其「秋後始肥,肉白如雪」,適合脾胃功能欠佳的人,同時可補肝腎不足,強健筋骨;此外白鰻能補虛益血去除風濕,是秋季的食療佳品。
傳統養生觀念認為秋天應多吃酸的食物,中醫師卓雨青表示,飲食中酸的食物仍得適可而止,尤其是酸梅等,吃多了影響消化機能。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師卓雨青指出,按照傳統中醫五行的觀點,秋天可補充蘋果、葡萄、芒果、檸檬、山楂,酸梅等食物,但酸食仍得適量,補充過頭往往影響腸胃機能。
不少中藥具酸澀的特性,中醫用之改善人體機能。中醫師指出,例如中藥烏梅傳統上是將剛採收下的梅子炮制而成,其味酸澀,有收斂作用,能斂肺止咳,可治肺虛久咳不止,又能澀腸止瀉,治療脾虛久瀉。烏梅有助生津止渴,改善口燥咽乾、煩渴多飲者,可用烏梅煎湯,有助生津潤燥的效果。
有酸澀之味的中藥通常稱為收澀藥,這些藥物分別具有斂汗、止瀉、固精、縮尿、止咳等作用。五倍子、石榴皮、五味子等都屬於這類藥物。
中醫師卓雨青表示,一般來說,現代人容易攝取過多的是酸梅,主要是不少人認為酸梅好吃,多吃也助養生,但吃多了對有消化性潰瘍者不利,尤其秋天是轉冷的季節,潰瘍發作的機率上升,酸食適量才能避免發作。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