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投資簡單化(2)
2006/11/04 15:00:44瀏覽785|回應0|推薦26
被稱為逆向投資鬼才的約翰.涅夫(John Neff),也是位單純的投資家。他的投資原則是尋找低市盈率(PER,Price Earning Ratio,指現在每股市價除以每股盈利)。一般而言,市盈率高意味著股價所受到的評價越高,市盈率低則表示股價受到的評價越低。因此,低市盈率股票不只可以低價買進,而且還是個冷門股。

約翰.涅夫表示:「想要投資股票賺大錢,就要買進受股票市場冷落的冷門股,等到投資家發現該股項的價值時,立刻賣掉。這是最明智的做法。」他不觀看股票市場所流行的各種投資方法和技巧,而法持自己獨到的投資法則。在擔任三十一年基金經理人的生涯中,有二十二次左右創造超越市盈率的實績,甚至曾經創造股市利潤達5600%的驚人紀錄。

國際性的共同基金投資公司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的創立人約翰.鮑格爾(John Bogle),將簡單投資的原則發展到極致。他強調光是單純投資追求指數的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就能比一般的基金經理人獲得較高的利潤。依照他的追求市場平均利潤原則,就能達成99%的目標值。其他基金則只能達到85%。他明白表示,採取複雜技巧的投資行為,只會增加買賣次數,徒增耗損利潤的費用。

他主張選擇簡單的商品。保險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理財專家強調兼有儲蓄和多功能綜合型保險比不上純健康保險、純癌症保險。最重要的是,不要對保險有儲蓄功能的期待,保險的目的是保障性質良好的商品。具有多功能的電視和最新型手機其實有很多問題。新產品總是因為一些用不著的功能而提高價格。一般而言,功能簡單的電子產品,比功能複雜的產品獲滿意度得更高的。

能在經歷長達十年經濟不景氣的日本國內中乘風破浪的投信公司代表澤上篤人說:「我的投資風格就是『長期投資』。」低價買進,高價賣出,這就是賺錢的法則。不管花多長時間,一定要成為長期投資者。長期投資並沒有什麼卓越的操作法,也沒有什麼投資技巧,只有唯一的資產,那就是具有能長時間默默等待的耐力和意志力。

從德國法蘭克福破舊的猶太區出發的窮商人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s)家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翁家族。他們儲蓄財富的戰略,出乎意料地簡單。低價買進布料,裁減成塊狀,等到有賺頭的時候再賣出。接著,再等累積到一筆資金後,再把那筆錢拿去買更大塊的布料,裁減成塊狀,等到有賺頭時再賣出。

他們賺錢的方法和其他富豪及知名投資家一樣,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然後不斷地重複再投資。經過兩百多年的現在,他們儲蓄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家族都比不上的財富。

國內操作股票賺大錢的人當中,大部分是單純投資者。以職業投資家的身分賺進數十億韓元的A先生,發表所謂的三步驟理論。外國人開始買進,曲線處在上升的初期階段時,他選擇利潤較高的股項投資。他就是按照這個簡單法則投資而賺大錢。

財產擴增到六十億韓元股票的B先生,七年前結婚時,只擁有兩房一廳房屋的抵押金兩千五百萬韓元、價值兩千萬韓元的股票及一千萬韓元左右的負債,但現在卻是扣掉該繳納的稅金後,還可以獲得大約兩億韓元的利息的富豪。

他到底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獲得驚人收入的呢?答案就在他所設定的單純投資方式裡。他根據槓桿原則,不只妥善地處理負債,還在股票市場上漲的初期階段進行集中投資,並遵守在快下跌時,減少負債等的原則。他在薪資範圍內提高投資比率,只要一有多餘的錢,就拿去投資。

以鄉間醫生的筆名而聞名的安東新世界醫院朴慶哲院長,也主張富翁並沒有富翁獨有的投資理論或新穎的投資技巧,也沒有富翁專有的特殊世界觀望鏡。

大部分的富豪都不會去接觸自己不懂的領域。每個領域都有高手,突然闖進去的的初學者,很難有什麼發展。更何況現在是間接投資開放的時代,一般的投資者根本無法以自己的實力來決勝負。與各領域的專家決勝負時,要戰勝對方並不容易。很多人誤以為投資有訣竅,但那只是部分成功神話所帶來的幻想,以及自己的慾望所造成的海市蜃樓罷了。


摘自有錢真好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ckle&aid=5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