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8 13:31:38瀏覽683|回應1|推薦5 | |
建立良性循環的健保管理制度 悠遊七海 台灣的公共工程和健保規模相當 台灣的公共工程和民間建築工程規模相當,每年各約新台幣3,000億元,印象裡台灣公共建設高峰大約在1995年左右,那時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剛成立,我自榮工處借調,以專門委員身份代理副處長,但是在處長一直懸缺下,實際上負責工程管理處業務一年三個月之久,記得當時5,000萬以上的工程標案大概就是由4-5百家大型營造廠承包,金額大概是公共工程八成,其餘則由幾千家小型營造廠或包工業承包。(所有數字均待查證) 目前台灣醫療產業大約7,500億,健保約佔4,500億,非建保約3,000億,醫院約500家擔負八成健保任務,其餘則由約11,000家診所承擔。 由上述粗略對比,台灣的工程和醫療產業規模相當,其中,公共工程和健保都是由政府主導,規模也相當,幾百家大型營造廠和醫院各自承擔了八成左右實際工作。 工程和醫療性質異同 當然,每件醫療主要是由醫師和病人完成,但是一件工程按計畫、進度、方法、步驟,必須團隊合作,往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兩者大不同;而公共工程都是投標競爭下的最低標,但是健保則視各家醫院規模分級給付,看來營造業經營環境遠比醫療產業來得嚴竣;但是相同的是工程和醫療兩者都需要專業,都有品質及成本問題,都會產生嚴重弊端。 台灣的公共工程防弊措施嚴謹 台灣的公共工程管理單位從上而下,由各部會及地方政府設工程主辦單位,如高速公路新建工程局、公路局或工務局等,每項工程標案的執行都有自辦的監造,或是委託顧問工程公司、建築師監造,上級機關的抽驗或評鑑,別忘了,這一切都建立在承包的營造廠已經設置品管組織,訂定品管計畫,進行自我品管工作了!我想各國公共工程防弊措施都是這般嚴謹,但是各種弊端如偷工減料還是抓得到,人性嘛! 假如公共工程的執行像健保 這不是個突如其來、異想天開的想法,假如公共工程的執行像健保,意思就是公共工程的品質由營造商或營造商工程師掌握,沒有內部自我品管,不派監造單位,只有外部評鑑及抽查,結果如何,不問可知! 假如健保的執行像公共工程 哈哈!這怎麼可能?健保局要投入多少監督人力?要派多少專業監督團隊?但是,假如要求各醫院於管理組織內設置超然的自我品管單位,查核各項醫療行為及環節,健保局的抽查及衛生署評鑑就有了着力點! 建立良性循環的健保管理制度 二代健保草案雖然已經在立法過程中,但是不妨考慮抓大放小,自強化管理制度、建立品質保證體系着手,以『衛生署的評鑑、健保局的抽查、各大醫院建立品管組織』,做為防止弊端、提昇醫療品質的開始;期盼經由興利除弊,建立良性循環的健保管理制度,提供優質醫療,遠離弊端,造福老百姓!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