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返鄉偶得
2011/07/01 00:50:51瀏覽1127|回應0|推薦132

.

.                                   

以前媽媽和爸爸都還健在時,三更半夜的電話鈴聲常常會讓我們心驚膽跳,害怕有不好的消息從太平洋的那端傳送過來..。在兩位老人家相繼離開之後,我以為再不會為午夜鈴聲而懼;萬萬沒有想到,不久之前,深夜裡的電話還是傳來讓我震驚又難過的消息:「一向疼愛我的大表姊,竟然診斷罹患癌症,而且已經轉移,現正進行化學治療」。

驚魂未定之際,我立即決定馬上返台。 雖整裝倉促又行色匆匆,但我希望回台探視大表姐,能帶給她最誠摯的關懷、祝福和鼓勵。 

大表姐是爸爸大姐的長女。我在台中唸書期間,她正好也在該地的醫院服務。她對我照顧有加,對於唯一的親姐姐幼年即已夭逝的我來說,大表姐和姨媽的女兒,這兩位表姐很自然就成了我的親姐姐;對她們兩位,我一直心懷特別的情感。

在台北的幾天,我每天由臨時住處,搭公車轉捷運,前去陪大表姐,和她閒話家常。談著談著,依稀我們又回到五十年前無憂無慮的青春年華… 忘了她的病痛,也忘了我稀疏的白頭。當回首當年我們兩人曾經泛舟橫渡日月潭的傻事,和緬懷現在已經作古的一些親友的陳年往事時,不禁相對唏噓,方才回到現實世界地慨歎歲月之不饒人,也驚覺到人生旅程的黃昏已悄悄掩至。

有這機會回來陪伴大表姊,為她、為我來說,都是值得感恩的聚首。衷心期盼大表姊接受治療後,病情趨於穩定,祝福她身體舒適、心靈自在,更期盼我們有再相聚的日子。.

.

  

.

                            

陪伴大表姊多日之後,我回到台中大甲的老家。家中現在是阿姨獨自居住。若阿姨外出,經常空無一人,我得以享受獨處的清靜。只是,和以前爸媽尚在、弟妹還小時的熱鬧情景相比,顯得格外悽清。「人去樓空」的悵惘和愁緒,也就特別濃烈。

老家的佛堂和祖先牌位設在三樓。以前爸爸在世時,即使已經年老體衰,他每天早晚也一定兩手抓緊扶梯,掙扎著上樓,向神佛頂禮、向祖先請安;數十年如一日,未曾間斷。現在,爸爸已經作古。回到家來,每天早晚,我也像當年的爸爸一樣,早晚上樓燒香。

我的體力還算不錯;上那道略嫌陡峭的樓梯,雖不能健步如飛,卻也不費什麼吹灰之力。只是,現在祖先的牌位上,已多了當年前來祭拜的爸爸和媽媽。縷縷香煙裊裊上升的當兒,猛然想到若干年後,我也會離開凡土,加入他們的陣容。那時晨昏定省,將會是何人?每思及此,心中頓時都有絲絲異樣的感覺。.

                                             

.

我很怕熱,尤其是溼熱。因此,除非不得已或有緊急狀況,否則,我大多選在冬天返台探親,就為避開台灣炎熱的夏天。

在炎熱的夏天裏,不要說外出辦事,就是呆坐家中,,照樣會惹來一身臭汗。所以,我通常每從外面回來,就馬上淋浴,希望冰冷的水可以驅走溽暑,帶來短暫的清涼。朋友都笑我這麼怕熱,根本不像是生長在台灣的人。

有一天,我從外面回來,不堪沉悶的酷熱與淋漓的汗水,正準備如法泡製,而跳進淋浴的蓮蓬下之時,卻發現停水了!「啊, 停水?那我豈不是死定了?」正在一籌莫展時,想起古人所云:「心靜自然涼」;在萬般無奈之下,我也就姑且試試吧!

首先,我告訴自己:「臭汗不可怕:它既不會使人生病,親友更不會因此而遠離我;渾身不自在,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覺而已。只要心無罣礙,外界的任何人、事、物都不應該煩擾我內心的清淨。」 於是,我讓佛號充滿心中... 漸漸地,雖然高溫依然,我卻心靜如水。燥熱、臭汗又奈我何?

如果我能把同樣道理運用於所有遭遇的困境中,那麼,天下就沒有可以難倒我的事了。自勉之!.

                               

老家隔鄰本為客運公司的汽車車站兼停車場。每天一早,那些大型柴油客運汽車就啟動車輛,開始暖車,發岀「噗、噗、噗.....」的聲音。如此一天周而復始,直到晚間十一點半,最後一班客運汽車進站,打烊之後,耳根才得以有幾個鐘頭的清靜。

這次回來之後,卻發現老家房子前面正在大興土木,蓋起一幢像是貨倉似的大樓。不只通道受阻,從窗子望出去,能見到的視野,也只有相隔不到三公尺的高牆;頓然有如大軍壓境的壓迫感。

原來,客運公司已經遷移,地目變更了用途;原址將蓋起商場,預備規劃為單位,出租給商家販賣商品。未來商場落成營運,沒有搭乘大眾運輸便捷優勢的地利,附近住家在環境設限後,屋價可能會受影響而下跌。遭受波及的鄰居,莫不長吁短嘆。

然而,居住環境如此改變,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並非不是好事。原來的客運汽車車站製造的噪音固然擾人清靜,其實,最大的禍患,卻是那些大型車輛所排出的廢氣對附近人、畜健康的危害。

現在,汽車遠離,噪音消失,空氣乾淨了,其影響未嘗不是正面的。「凡事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失,也必有一得。凡事總是具有雙面性。」誰說不然?

.

   

   .

                            

.

台灣致力國際化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對英語教學的重視也不遺餘力,英語教學人才更是濟濟多士。因此,績效自然可見。然而,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努力和進步的空間。

首先,很多廠商和團體不願花錢聘請專業人才、做好英語翻譯的工作。商品包裝的英語錯誤百出,已是大家詬病取笑的對象;就連一些常到國外表演的團體亦不例外。 

記得,幾年前有個號稱「提倡台灣民族歌舞」的團體到溫哥華演出。 該團為了促進國民外交,特別要求當地僑民務必邀請溫哥華主流社會人士前往觀賞。 

我事先透過管道關心詢問:「有沒有提供英語字幕?」,因為演出時,除了需要歌舞介紹之外,尚有話劇的演出。他們回覆:「沒問題。有位居住落杉磯十幾年的人士,已為該團做了翻譯,並製成字幕」。 

於是我邀請了幾位同事去觀賞。沒有料到,那天晚上的演出,我越看越臉紅,整個臉不知要擺到哪裡去,因為那些字幕的英語,不只文法謬誤處處;很多句子根本不知所云。 

我邀請去觀賞的同事,後來告訴我如果沒有字幕,他們還可以由動作揣測劇情; 有了莫名其妙的字幕,反而讓他們顧此失彼。結果觀賞的同事對於演出內容,完全失望,自不在話下。  

他們問我:「台灣不是一個國際化的國家嗎?怎麼可以允許這種團體出國?」更讓我覺得汗顏而幾乎無地自容。 

在台期間,因為有事必需到一家國際知名廠商的辦公室。不料交通耽擱的結果,我吃了閉門羹。只見大門上有中英對照字樣的牌子:「休息時間 / Drink Tea」。 一個鐘頭之後,我再度造訪,牌子換上了:「營業中 / To Do Business」,讓我哭笑不得。 

還有一次,看到一個大公司的停車場寫著: 「除非洽公,任何車輛不准進入」。旁有英語; Please All Cars Don’t Entry, Besides Do Public Business」。令人捧腹! 

另外,我在台北車站等車時,聽到兩位外國人用英語交談。兩人對於火車的「區間車」稱呼為「Local Train」很頗不以為然。他們說: Only trains running locally should be called local trains…and these trains obviously go somewhere!」  。「Local Train」當然也可以指普通車;然而,用它來代表分區行駛的車次,就有些牽強了。 

由此看來,提升英語,政府和民間都要好好加油呢! 

.

.  

.

                                  

某日路過老家小鎮一間老旅店,它的招牌寫著「觀光設備,普通收費」。放眼看去,只見裡面的櫃檯前面擺了三、兩張椅子,旁有一樓梯通往二樓,梯旁牆上掛著一幅複製的水彩畫,框上的玻璃已呈裂痕。 

 我不禁笑了笑,心裏卻滴咕著:「收費是不是普通,暫且不管;這『觀光設備』的宣傳,也未免太扯、太誇張了吧!」 

不過,「自我標榜」誇張的招牌,這也不是絕無僅有的例子。我有幾次看到普通小店,卻打著「精品名店」的標語,甚至「國際馳名」的字樣,也赫然出現在不起眼、而且看來髒兮兮的小食舖外面的看板上。  

而且,這種現象也不只於單獨個體;我發現台灣的媒體對於尚可的中、高級旅館,亦動不動就喜歡用「五星級飯店」來形容。 

我曾看過「國際旅遊雜誌」裡,詳盡介紹世界的觀光飯店;並且還強調:「全世界的都市裡,擁有三家以上『五星級飯店』的,幾乎是少之又少。」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根據那「國際旅遊雜誌」的報導,就如紐約和巴黎....等著名大都會,也都只有三、四家「五星級飯店」而已。現在台北的飯店,動輒被冠上「五星」的封號,豈不是誇大其詞、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

                                   

台灣民眾,或因喜歡運動、或為環保,選擇安步當車的固然不乏其人,但是大多數都不喜歡走路,行走的距離也因之而大大縮短。 

有一次,我詢問某個店家的櫃檯小姐:「什麼地方可以刻圖章?」櫃檯小姐問我是不是騎車?當我告訴她:「我是走路。」她笑著搖頭說: 「您走不到的!」後來,我發現刻圖章的地方與店家,竟然只有三個街口的距離! 

 「您走不到的!」是我看來老態龍鍾嗎?或者一般人都沒有走路的習慣了? 

不喜歡走路,除了有公共交通的地方之外, 一般人就以機車或轎車代步。只是,車輛太多,停車無門。因此,慢車道、人行道,甚至騎樓,都經常被違規停車,造成行人因行路通道不便,而須與行車爭相搶道的混亂情形,增加許多不安全的環境。 

交通部一再表示:「將擘劃完整、舒適、便捷、安全的交通建設藍圖;逐步架構臺灣地區便捷交通網,以達到建構優質行旅、健全物流及永續運輸等環境為目標」。 

但是,政府不能只高呼口號;而應該有妥善長遠的規劃,才能奠定堅實的基礎,也落實民眾生活的便捷。比如:政府需正視汽車、機車快速增加的問題,要提出解決之道,不能只任其無限制增長。尤其對於車輛增加衍生的停車問題...等,要盡速做有效穩妥的規劃。 

另外,我發現很多汽車裡搭程的乘客,都沒有繫上安全帶的習慣,而且,小孩童還站在駕駛座旁邊;甚至,很多車裡的嬰兒,就只由媽媽直接抱在身上乘車...。這都是非常不正確、並且危險的乘車行為。 

政府訂定的「搭車乘座規定」是為了維護乘車的安全;可是一般民眾就算能勉強遵守規定,也只是擔心被開立罰單,而非真正的心悅誠服。 

如此看來,為了「重視安全」與「擔心受罰」這兩者距離的縮短,還需要民眾正確觀念的加強呢。  . 

                                     

.

在老家,我前往附近公園晨跑的路途中,常看到一個鐵板屋前方,有十多位帶著口罩的男、女人士,在那兒忙著將各種物品分類、綑紮。 

在小屋前有個牌子:「XX鎮第X環保志工小隊資源回收站」。 啊, 原來他們是一群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志工勇士。欽敬之心頓時湧上心頭。我忍不住停下,對他們比起大拇指,說聲:「讚!諸位辛苦了!」 

我也發現不分男、女的志工們,也出現在很多包括車站、戶政事務所、警察局、醫院、郵局...等等機關裏。 

「盡己之力,回饋大眾;不計報酬,協助他人」正是幫助社會提升,陶冶自己心性的最佳方法。一個國家的Volunteerism 越發達,就表示它的道德水準越高。 

志工們,謝謝了!台灣,繼續加油喔! 

.

  

                                          

.

我每年至少返台一次。發現大體說來,台灣民眾的守法習慣年有進步。 

記得,幾年前在中部,紅綠燈常常只是做為駕駛人參考之用而已;現在,也許是重罰著效、亦或是宣導有功,闖紅燈的情形即使在鄉下也不多見。令人欣慰! 

.

另外,一般店家的服務態度,也大幅改善。不僅客人買了東西,店員會客氣道謝;就是在客人買不到適合的物品而離開時,店員也會連聲道歉。比起從前的服務品質,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現象固然與商業競爭有關,卻也代表社會風氣的提升呢。 

.

                                    

「觸景生舊情,睹物思故人」乃人之常情,那也是讓我每每「近鄉情怯」原因之一吧?

.

在台北期間,前往大表姊家時,需要搭乘淡水線的捷運。有一次,我就刻意越站,搭程到忠義站,再去和信醫院。巍峨的大樓依然傲立於在艷陽下,熙來攘往的病人及家屬依然匆匆地進出於淺灰鑲藍的建築中;已經不見了的是當年多次進出和信醫院,艱苦和肝癌纏鬥的老爸,和他堅決篤定的意志和信念。悵惘、懷思之情油然而生。 

回到老家,我睡在媽媽當年住的房間。裡面擺設已有變動,以前她使用的衣櫥也已斑駁。當我躺在床上,無法成眠時,心中有的是那份失怙的痛,以及揮之不去的情懷和永恆的思念。 

                                    

那天,我走路經過台中一中–我念了六年的母校。往圍牆的空隙,可以看到一些學生正在那兒打籃球,跑步…。臉上充滿青春的活潑和對於未來憧憬的神情。在他們身影之中,我彷彿見到了當年的我:「不知天高地厚地恃才傲物」。現在,數十年過了,歷經滄桑之後,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理解到只有「若谷的虛懷」才能接受更多新知識與新理念,讓自己更進步、更自在。  

台中一中在一九四零年代,曾被當時尚位於「南京」的教育部評定為全國三十幾所名校之一。 

那座象徵母校這段光榮歷史的「光中亭」,依然屹立夏日的濃蔭之間。我也似乎看到曾經坐在那裡的我,手捧著書本,心卻奔馳於空間無限的未來..。當年小亭旁邊通幽的曲徑,已被大樓取代,週邊的環境都感得非常陌生。我警覺到昔日屬於我的年代已經久遠,而且我的年華正在慢慢老去…  

猛然看到紀念碑上寫的「毋負今日」。的確,世代交替,理所當然;長江後浪推前浪,更屬應該。 當年之小勇無需常掛嘴邊;驥期後輩晚生肩負起「繼承往日雄風,開創未來新局」的責任。 

.

  

.

                                  

在台灣期間,正巧遇上端午節。表姊和隔鄰的阿嬸都送來可口的粽子。 

猶記從前幼年時候,叔叔家和我們合住時,嬸嬸就是做粿粽能手,她包的粽子當然也是美味好吃,技遜一籌的媽媽常常只有當助手的份兒。 

嬸嬸包粽子,會把米先炒熟之後,包入滷過的豬肉、香菇、蚵乾、栗子、蘿蔔乾丁、紅油蔥等;包好的粽子再經水煮或蒸過。煮熟後的粽子飽滿豐實,打開包裹的粽葉之時,立刻濃濃粽香迎面撲鼻。吃在嘴裏,暖在心底... 

我一邊小口小口品嚐嬸嬸的傑作,一面緬懷幼時的情景。媽媽作古已經二十多年,嬸嬸的頭髮亦已花白,走路也呈龍鍾老態… 。啊,人生!

,

                                            

這次返鄉,是趟「感恩之旅」。 

有機會和罹病的大表姊做了多次交心傾談,再度感受疼愛我的叔叔、嬸嬸一家和表姊、表嫂一家的親情,也和相知的摯友有良好、溫馨的互動,更對故鄉種種的變化更迭,増加了深刻的了解。 

離台前夕,雖然我滿心感激,卻也充滿依依不捨的離情別緒。旋律優美,歌詞感人的「黃昏的故鄉」不覺在耳邊響起,我輕聲唱和。對於漸漸步入人生黃昏的我,「故鄉的呼喚」聲聲都牽動著我心靈深處對她的依戀。 

.

會的,我會再回來的!... 在太平洋的那端共賞明月的時候,就讓我在心中祈祝故鄉的前景更加圓滿美好,故鄉的親友更加平安自在。 .

,.

                                            

.

黃昏的故鄉 詞:愁人 曲:日本曲 ~

.

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 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  孤單若來到異鄉 不時也會念家鄉   今日又是來聽見著喔~ 親像塊叫我~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懷念彼時故鄉的形影 月光不時照落的山河   彼邊山 彼條溪水 永遠抱著咱的夢   今夜又是來夢著伊喔~ 親像塊等我~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含著悲哀也有帶目屎 盼我轉去的聲叫無停   白雲啊~你若嘜去 請你帶著阮心情   送去乎伊我的阿母喔~ 不倘來忘記~  

..

  

.

                                          

( 圖片皆取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當即取下。 )

( 感謝 a.y.t )

( 休閒生活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su43&aid=537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