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8 00:25:07瀏覽1355|回應8|推薦93 | |
幾乎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講故事。會講故事的人,首先要尋找、或自編故事。有了故事之後,要把每個人物描述得栩栩如生,把每個動作描寫得出神入化,把每個情節敘說得細膩逼真,把每個章節銜接得環環相扣,讓每個聽眾聆聽得目瞪口呆、都變成故事裡的一分子。這種人不只需要觀察入微、口才無礙,也需要懂得聽眾心理,更需要有機智、反應快。這樣的人的確不多,但是,在大溫哥華地區收看第11頻道環球電視台新聞節目(BC Global News)的人,大概都公認麥可馬卡得(Mike McCardell)應該可算是一位個中翹楚。 馬卡得出生在美國紐約。本來在當地採訪社會犯罪案件,後來,厭煩了毒品、搶劫、謀殺等暴力新聞,他到溫哥華來"呼吸新鮮空氣"。在溫哥華太陽報跑了幾年駕輕就熟的警察新聞後,轉到目前的工作單位。環球電視台週日的晚間六時新聞即將結束時,他就出現。兩、三分鐘的故事,完全與大溫地區有關。除了本地的人文、地理、歷史之傳奇外,大多是一些小人物的小故事。不過,馬卡得的故事有其特點:他能夠把這些傳奇”鑲嵌”在其他生動的現代人物、事蹟中;他的小人物的小故事也都充滿人性的光輝和社會溫暖的一面。這麼多年來,他把他上萬個故事精選出一部份,匯集成冊。先後已出版三本,篇篇精采易讀、本本暢銷受歡迎。 除了”追逐故事之神”(Chasing the Story God), 和“後巷的記者”(Back Alley Reporter)之外,《溫馨的藍色火焰》(The Blue Flames that Keep Us Warm)是他的最新傑作。 在《溫馨的藍色火焰》書中,共有七十多篇的小故事,每篇僅有2至4、5頁左右,行文扼要流暢,選字簡單易懂,用詞幽默諷刺兼具,內容卻又都溫馨感人。在這裡,我們學到了為什麼史坦利公園的一區叫做”死人之島”(Dead Men’s Island);為什麼現在溫哥華市中心、公寓動輒數百萬的黃金地段叫做”煤港”(Coal Harbour);為什麼一號高速公路在郊區蘭里(Langley)附近因一節樹根而繞道。我們也從書裏”探知”了女王公園裏熱帶植物館旁邊那座幾個人在拍照的雕像背後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叫我很感動的包括那個動則得咎、幾乎時時處處都被他岳母”啐啐唸”、而卻又事事護著她老人家的敬老美德,幾個來自敵對的母國的工人所表現的互相照顧的人間摯愛,還有造出舉世聞名的蒸氣鐘的小鐘錶行師傅的毅力和智慧。另外,幾篇敘說無家可歸、卻拒絕向人伸手者、但又不忘造福社會的小人物,也讓我駐足、沉思良久。 馬卡得講故事最大的特點在於他所散播的理念。他時時在故事的的字裡行間,有意無意地”插入”傳統的博愛、誠實、正義、勇敢、和平、扶濟弱勢、反對暴力等普世價值,讓讀者在潛意識中再度肯定這些常常被以為理所當然、卻又不見得努力執行的價值觀的重要性。他也幾次從小人物的離世談到他對生死的看法。他說:死亡讓人看到以前從未見過的真相,也清除了平時人們心中貪戀掛懷的世俗之物,更令人了解人生在世、待人處世的真諦唯在慈悲與大愛。真是一語中的! 這些收集在書裡的小故事,馬卡得自己說,就像藍色火焰一般,會燒傷人手、發人深省,大多卻是用來讓我們保暖、使我們感到溫馨的。更重要的,這本書雖然寫的是與大溫哥華地區有關的人、事、物,但是人性的真善美瀰漫全書。讀者不管來自何方,都能感受到故事帶來的令人身心舒暢的感人溫情、引人向善的正面能量、甚至衝擊肺腑的無邊震撼。 馬卡得之所以有那麼多故事與觀眾分享,完全出自他的好奇心與責任感。他常說:他看的街道、鄰坊跟一般人看的無異;但是,他願意花時間、精神去追根究底地問個清楚、說個明白,因為他覺得每個人都有故事可與他人分享,而他的責任就是去把這些故事”挖掘”出來。他認為這麼做,可以增加大家對週邊鄰舍的認識,進而對大家生命共同體的地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使它變得更為富足。 馬卡得認為如果我們願意運用我們的想像力、遠見、經驗,再加上一些運氣,每個人都會在一些看來似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上面、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生活裡發現許多精采有趣、且極富人情味的故事。讓我們也學馬卡得的做法,細心地觀察我們四周的環境,努力發掘、研究個中小人物看似微乎其微的行為、個中小事件似乎無關緊要的情節。如此一來,固然我們可以培養自己收集故事與說故事的功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因此對我們生活的社會有多一分的了解,進而給予多一分的關注、散播多一分人性的良善。 (馬卡正在得訪問一位"小人物")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