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愛台灣 -- 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2008/07/06 01:12:34瀏覽1061|回應3|推薦21

子建按:一位友人傳給我這篇文章。據他說是在某某網上看到的,標題與作者姓名皆不詳,只知其為醫師,曾任職於台灣一教學醫院,現於美國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擔任Medical Officer。因作者語重心長,文章內容所言值得全體台灣居民與關心台灣前途者深省,故轉載於此。若有網友知道作者姓名與原來標題,請回應告知,謝謝!

************************

看過音樂劇或電影「屋上的提琴手」的人多半記得一群大鬍子聚在一起高唱「傳統」(Tradition),高亢激揚的音調,在每一個虔敬的臉上,由衷歌頌猶太人的傳統。

有一次,一位猶太朋友臉帶得意問我:「你知道世上最優秀的科學家是哪一個人種嗎?」我半真半開玩笑的回答:「你一定是要我回答猶太人啊!」他一本正經的 說:「那當然,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猶太人,醫學上也是,發現鏈黴素的Waksman,發現控制小兒麻痺疫苗的沙賓和沙克,看到結核菌的Ehrlich等,他們也都是猶太人」。還沒完,「最偉大的音樂家?」「伯恩斯坦,阿胥肯那吉、曼紐因、史坦、帕爾曼、祖克曼…」都是猶太人。還有經濟學家,那更不用說,整 條華爾街可說是猶太人的天下。至今我仍記得那位猶太朋友臉上得意的表情。

在美國工作這幾年,一直對猶太人這個種族有極大的好奇心,在我 所居住過的城市,凡被指為「猶太區」的,絕大部分是所謂的好區,學校好、房子美。多數城市所謂的「中國城」,多半治安不佳,房子髒亂破舊,不管其中住的是多年前操廣東話的老僑或是較新移民,「中國城」附近的房地產總不如猶太區的搶手。至今,我尚未曾聽過「台灣區」或「台灣城」。

回頭談猶太人,有一個統計數字指出,猶太人只佔美國總人口的3%,但在醫師、律師、金融業等高收入與高社會地位的族群中,最少有25%是猶太人。曾在電視上看過一個情境喜劇,戲中有兩兄弟,哥哥的背受傷要去看醫生,但他們只記得醫生姓「史瓦茲」(一個很常見的猶太姓),所以,他們打查號臺詢問,接線生沒好氣的說 「方圓20哩內有256個史瓦茲醫生,你要找哪一位?」由此可見一斑。

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上所接觸到的猶太人,普遍給我一種「很看得起自己」(high self-esteem)的感覺。也許因為他們真是上帝的選民,多半是學有專精的專業人士,他們的言行舉止多半流露出極大的自信,也毫不諱言他們的特殊傳 統及文化背景,要別人尊重他們特有的需要。

有次有一個專案研究的討論會,需要參加的有十數人,來自不同城市,要討論一個美金一百萬的研究計畫。當時,有一位來自波士頓的醫生堂而皇之的說:「當日我不能參加,那天是猶太新年,我要留在家中」,這對來自台灣的我,是一種很不一樣的刺激。姑且 不說工作倫理或敬業精神,我實在很難想像這會是一個不參加的正當理由。

而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一個猶太同事也抱怨說:「就是啊!怎麼可以在那麼重要的日子安排這個會議,太不尊重我們了!」天知道那過兩天就是農曆中秋,我可什麼都沒說,只是悶悶不樂的想著這當中的差異。

久而久之,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猶太人如此發自內心地擁抱屬於他們的一切?為什麼台灣人很少如此?在美國我所認識的台灣人,絕大部分是很熱切的擁抱美國的標準、價值觀與生活方式。或許很多人還是會在中秋節時吃月餅,過農曆年時給孩子紅包,但我似乎未曾見到任何人在宣揚台灣的傳統及文化,更遑論要別人來尊重,到底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以我在台灣和美國各工作10年的經驗來看,我認為這是一種台灣人長期被壓抑的表現。照理說,能 過「黑水溝」並在台灣安家落戶的先祖們,本性應該是有某種程度的強悍、堅忍,才能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軟弱、順服、得過且過等性格都不太適合當時的環境。然而,長期的殖民,從日本到國民黨時代,加上228事件強烈的衝擊,「不講話」、「惦惦」成為生存的必須,也似乎發展成為一種美德。

國民黨時代不斷灌輸中國是祖國,「地大物博」、「泱泱大國」等觀念,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學的軍訓課程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放送。在心理學及大眾傳播的角度上來說,如此重複放送自然而然能收到效果。而這種教育的結果,自然也是貶抑了台灣本身的價值。

同時,在台灣所受的歷史與地理的課程,對台灣的史地幾乎可說是「完全感覺不到他的存在」的程度(重複放送的效果 ─ 衛生棉廣告可成為日常生活用語!)。長期偏頗的教育,讓絕大多數的臺灣人養成一種「台灣沒什麼」甚至「台灣那麼小,能有什麼作為?」的矮人一截心態。

真是如此嗎?在美國的公共廣播電台(NPR)上曾有一個節目介紹台灣,節目是如此開始的,「台灣的大小約如馬里蘭州,但她的經濟能力如同俄羅斯」。在台灣中、小學的教材中,有教導這些嗎?朋友來馬里蘭州進修一年,在那一年當中,他小二、小三的兒女整整接受了一年有關切斯比克灣的相關教學(切斯比克灣位於馬 里蘭州)。在台灣有多少教材是討論濁水溪或中央山脈的?無知帶來漠視,加上「泱泱大國」觀念的洗腦,使得台灣人沉默而自卑。論聰明才智,台灣人不輸猶太人,論屬世的成就,事業有成的台灣人亦所在多有,然而,台灣人就是少了猶太人的認同感及驕傲感。

行文至此,或許你要反駁「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了,談這些不是太落伍、不合時宜了嗎?」然而,我以為「認同」是人之所以為人很重要的一部份,認同一個理想、認同一個價值觀、認同一個人所生長的土地理應是自然而然的,但台灣背負了如此不幸且糾結的歷史,使得「認同」在台灣變成一個政治議題且被抹黑。

不論世界再如何變遷、全球化再如此進展,沒有一種趨勢能阻擋人性對故土的認同。例如上述的猶太人,以及在「追風箏的小孩」(The Kite Runner)一書中描述阿富汗是何等美麗,只因那是作者成長的地方。如同鮭魚奮力回到故鄉,我們也可以體會1949年來台之後的移民對「中國」的懷念。 台灣人認同台灣是自然而然的,不應加以貶抑的,而我們也必須進一步地以身為台灣人為傲、為榮。

台灣的面積雖小,卻有多樣化的景觀。可惜,國人總以能出國觀光而高興,卻忽略了身邊可貴的景觀資源。其實,這種心態也是「大中國」思想下的產物,總是看輕台灣的一切。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被老師要求講述曾經去過最美的地方,全班同學沒有人講台灣的任何地方,而當作者提及他所去過最美的地方是台灣某個鄉下時,竟引起全班的訕笑。

誠然,世界這樣大,各處的自然景觀多得不可勝數,然而,在欣賞世界各大奇觀的同時,我們是否該回頭看,我們擁有多少傲人的地方呢?太魯閣的風光被世界地理 雜誌列為十大「你一定要去的美景」之一;阿里山的登山小火車是世界三大登山小火車;從台北開個45分鐘的車到金山,依山傍海的景緻可媲美緬因州的阿凱迪亞 國家公園。信手拈來便有這麼多,更不用提各地特色的小吃、風土人情、民間傳說所蘊含的豐富文化背景。只可惜,長期以來的「大中國教育」,加上過度膨脹的崇 洋心態,使大多數的台灣人民用一種輕忽的態度看待我們所擁有的。

「本土化」是常在報上看到的字眼,其實這是很不邏輯的一個詞,怎麼說呢?不同地域有其特有的語言、生活習慣與衍生而出的特殊文化與景觀,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因為地域相近而產生類似的習慣、文化亦很常見。例如你到聖地牙哥的舊城,你會以為你到了墨西哥的提瓦納,因為兩地只有一線之隔;到了日本,你自然而然體驗到和服、生魚片、居酒屋和日本人特有的招呼方式;到了泰國,到處可見四面佛,人們習慣雙手合十地互相問候,隨處可見的各式蘭花。日本人需要討論「日本化」、泰國人需要討論「泰國化」嗎?為什麼在台灣需要討論「本土化」呢?因為台灣的意識、認同、歷史、地理、人文與風土長期被壓抑,而代之以混淆的大中國意識,才會在解嚴民主化的過程中出現「本土化」一詞,儘管不合邏輯卻是無奈的事實。不幸又被冠上「意識型態」、「撕裂族群」等帽子。

認識我們生長的土地,進而認同她,有什麼不對呢?我不反對學習中國的歷史,但同時我們是否也該以同等的時間與心力學習世界各國的歷史呢?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了解有關台灣的一切,歷史、地理、語言、戲曲、藝術、農業、漁業、軍事與經濟。例如,淡水的三協成餅舖展示古早做餅的工具,老闆在店裡時還會和顧客談 論台語文字化;南方澳的三鋼鐵工廠文物館記載著當地的歷史;宜蘭的慈林紀念館見證了台灣民主化悲慘而被林義雄先生昇華的一頁。唯有透過這樣的了解與認識,我們才能發展出真正屬於臺灣人的台灣意識。

在古典音樂上有所謂國民樂派,作曲家懷抱著對自己國家的愛,以該國的特色創造出不朽的音樂。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西貝流士、巴爾托克等都是有名的代表。在台灣,很幸運的我們有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蕭泰然先生。台語歌曲長期被打壓,等同於「沒水準」,但已故合唱大師呂泉生的作品「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詞曲優美,安慰了許多台灣人的心靈。在流行音樂界,亦有許景淳的台語專輯可媲美受歡迎的莎拉布萊曼。Charlotte Church,陳明章先生作的許多曲子亦然。每每聽到「伊是阮的寶貝」總是令人泫然欲泣。

是的,選舉結束,政黨輪替,但台灣意識絕不能輪替。我們不能左右教育部的政策制定,可是,我們可以推廣「台灣」的意識。去買一本台灣作家的書來讀,楊逵、吳濁流、鍾肇政、賴和、鄭清和、東方白、黃春明都好。買一張蕭泰然的CD來聽;有時間與其讀八卦新聞,不如讀一點台灣史地;去一趟慈林紀念館。讓我們一點一滴慢慢地認識台灣,進而認同台灣,以身為台灣人為傲。畢竟,「認同」同時包含了感情及理性的因素,長期缺乏了解並被打壓成次等公民、次文化,讓我們在認同的路上加倍辛苦,可是,我深信只要我們堅持這個信念,一點一點的做,台灣的「美」及「好」終究會被認同。

補充一點,有關「認同」的「理性」以及 「感性」。相信絕大部分的人將回教國家與恐怖份子畫上等號。然而,來美工作這些年,看到美國的外交政策長期親以色列、打壓巴勒斯坦,看到許多回教徒想要保有自己的傳統而不認同西方文化,看到美國人對回教徒一貫的排斥,我開始思考究竟這是怎麼回事?

有次,新聞上播出某「準恐怖份子」的言論:「你們(英、美)的軍隊入侵我們的土地,殺害我們的人民,你們愛一個動物比愛一個回教徒多,你們除了看球賽、喝啤酒,別人的死活你們關心嗎?」我感到極度震撼,因我同意他說的每一句話!這是「理性」,因了解之後產生的認同。

感性的認同是與生俱來的,像有人愛吃牛排,有人則愛吃清蒸魚,這些是「天然」的傾向。原本「認同」與「愛一個人的故鄉」是感性且自然的,然而,台灣不幸的歷史造就了今天許多的問題,包括感性的認同被壓抑消滅了。除了贏得選舉、贏得執政權,台灣要能長治久安的前提是:提升所有台灣人民對這片土地的認同(經由上述發現、認識的過程),培養台灣人民的自尊心。盼望有一天,台灣人都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su43&aid=2015146

 回應文章

日閥鬼子is devil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請不要挑撥!
2010/04/18 08:02
臺灣人,香港人,上海人,北京人,都以身為當地人為榮,也以中國人為榮!
子建 (chsu43) 於 2010-04-18 08:51 回覆:

你可以說"華人". 要說"中國人"嘛,那是看當事者的認定. 你不要自己不贊同,就罵別人挑撥!!!


小雨点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什么叫本土化
2008/12/05 22:45
本土化是阿扁创造的词汇吧?台湾文化有哪一样离开大陆?你说的话是中国话,你写的字是汉字.独立的台湾文化有什么?和大陆分离,小心你们的祖先回发怒.
子建 (chsu43) 於 2008-12-06 08:45 回覆:
又是幼稚得可笑的言論. 你若不說話,沒人會認為你是啞巴!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文
2008/07/12 14:05
這篇文章,我收到後,曾傳給朋友,朋友收到後,非常欣賞該文,一直問該文是誰寫的。
子建 (chsu43) 於 2008-07-14 05:19 回覆:

我們也都希望知道誰是作者,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消息.

謹在此向該文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