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02 00:15:37瀏覽1407|回應0|推薦27 | |
五月天於 2007台灣文化節演出 梆笛協奏曲(第二樂章) -- 馬水龍作曲/陳中申獨奏/溫哥華交響樂團伴奏 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她的居民成分幾乎囊括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杜魯道當政時期制訂有”多元文化政策”,鼓勵少數民族把他們的文化彰顯出來,以便互相交流,以增進各族裔之間的了解,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一個最常用的比喻是”多元文化政策”的結果會使得加拿大像是一個拼圖馬賽克 – 每個小片都不起眼,但是一旦拼湊起來,就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每年,溫哥華地區準會有一群人,貢獻時間、精神、金錢,為籌辦台灣文化節忙得團團轉。“為什麼要舉辦台灣文化節?”幾乎是參與文化節的工作人員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尤其是每年文化節的前後。 對於這個問題,最合適的答案是”為什麼不?”。問這個問題的人也許覺得台灣文化不足以登大雅之堂,或許他們以為台灣文化既然等於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又是處處有人推廣,為什麼要吃力不討好地多此一舉? 一般人給”文化”下的定義是”人類在文明進化過程中努力的產物,包括語言、風俗、宗教、藝術、思維方法和生活習慣等”。根據著名語言、人類、社會學者的意見,這些文明的產物,只有相異,並無高下。也就是說:也許非洲各民族的物質文明沒有歐美各國來得進步,但是所謂”原始不堪”的非洲文化和所謂”高度文明”的歐美文化卻同樣珍貴,同樣有價值,因為他們都在反映當地人民的所作所為。根據這個說法,台灣歷史雖短,幅員雖小,其島內各族裔進化過程的產物 — 文化卻是足以和任何所謂”高雅”的文化可以互相媲美,而同登廟堂的。認為台灣文化不夠優美、雅緻的人,在鏡前自顧之時,不應該再自慚形穢了。 至於”台灣文化是不是等同中華文化”這個問題,有些人會想也不想就說”這還用問嗎?中國住的是漢人,台灣住的也是漢人,兩邊的人種、民族一樣,文化還會有不同嗎?”。其實,雖然海峽兩岸都有漢人居住,且皆佔絕大多數,卻不是全數。在中國,除了漢人之外,尚有滿、蒙、回、藏、苗、猺等族裔,而在台灣,也有屬於南島語系、且已在當地定居數千年的十二個族裔的原住民。無可置疑地,不管在中國也好,在台灣也好,這些少數民族的精緻文化都使得中華文化和台灣文化變得更璀燦珣麗,且更豐富、更有特色,也更多姿多彩。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如此說來,有不同的少數族裔文化加入而形成的中華文化和台灣文化絕對有所不同,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更何況,近百年來,由於交通發達、來往頻繁,海峽的兩邊,就如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不斷地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影響層面也包括文化所含概的種種。因此台灣的漢人和中國的漢人,幾百年來,各自在當地環境的變遷和外在因素的薰陶之下,已逐漸平行地發展出兩套雖有部份交叉、重疊,整體卻有相當程度差異的文化系統了。為什麼中國來的華人和台灣來的華人很容易分辨,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語言、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等,已經有所區別了。因此,海峽兩岸的漢人,人種雖然相同,文化已經有異,再融合各自的少數民族文化,其展現出的整體文化的差異就更大了。台灣文化是不是等同中華文化?答案應該是非常清楚的。我們欣見中華文化在海外受到重視,我們卻也希望能竭盡棉力,推廣台灣文化。(待續)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