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給媽媽的信-你要的是被孩子背叛的受害者姿態
2010/01/15 15:10:13瀏覽544|回應0|推薦5
我(C)架構了你(M)輪迴的模式,這樣可以窺探幻相的端倪,減少因幻影、假象所形成的迷惘。

我跟媽(以下簡稱M)的互動型態,表面看起來像是宗教信仰的拉距,這只是表象。

「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所以M內心所要的,已經顯化、得著;人只是常常不能接受,由內心祈求所顯化的外相,正是自己要的那一種(人常常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卻怪神沒有給)。

這麼說吧,M所要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呢?
M所求的已經顯化,是什麼呢?
不是跟孩子相親相愛的在一起,而是以一種被孩子背叛的受害者姿態存在著。

「你要戰爭,就會得到戰爭」,M要得到的,是一種疏離、背叛、受害而延伸到等待救贖的感受。

宗教若不能救人脫離苦難,那存在的價值呢?
若沒有苦難,哪有其表現的舞台呢?
由受害者角色出發,形塑成受害者牢籠模式,而衍生出拯救者與迫害者的角色,需要這樣的舞台以獲取痛苦之身滋養的能量。

所以人讓自己處於受害而等待救贖的情境,是有所需要;至此,是誰背叛誰?(C只是慾望投射、抓取的對象之一)
家庭親密關係的疏離,只是自身內相的顯化而已。

M與孩子的疏離能獲得什麼回饋呢?

1. 拯救者(M)角色的能量獲取。

2. 迫害者(M)角色的能量獲取。

3. 拯救C脫離苦難,回歸主的懷抱(M成為拯救者);如果你不做禮拜,就不要想獲得母親的在意、在乎(M成為迫害者);在受害者牢籠模式中得到痛苦之身的能量獲取。

4. M是在何種過程中下,由防衛機轉的不完整建構,將自己關入「受害者牢籠」呢?
a. 死亡的焦慮?
b. 分離的焦慮?
c. 存在的意義?
d. 可能是配合父親的防衛機轉,所建構對應的防衛機轉。

如果是溫暖、溫馨的家,C怎會不願意回家呢?
倒是認為家裡缺乏尊敬、尊重、友善的氛圍,存有傷害的動機。

「暴力,不一定只採取眼睛看得到的形式。」
「正確的動機,不一定能帶來正確的結果。」
「傷口,不一定經常會流血。」

如何改善家庭的親密關係呢?
「神秘之路,通往內心」(往自己的心、潛意識找尋)
「凡祈求的,就得著」(疏離的現況,就是你所求的)

提供給你參考,或許有機會改善永劫輪迴。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lin1212&aid=368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