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I1-寫自己的「故人略歷」 使自己誠實地面對接下來該認真活著的日子
2009/06/15 13:24:03瀏覽4279|回應2|推薦9

終於,從外公過世直到現在,才仔細地看了看外公的「故人略歷」,因為,我要開始寫自己的了。

這想法來自於韓第-「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p.290,「想像你活到很大的年紀,壽終正寢。寫篇簡短的紀念文章,一篇你希望好友在告別式上為你宣讀的頌辭」。
p.290,「他們是什麼人比他們做了什麼事更重要」。
p.293,「臨終習題可以幫助我把注意力聚焦在真正要緊的事情上」;「人越老救就容易做到」;「雄心淡去了,對外表看來比我更成功之人的嫉妒心,也淡去了」。
p.294,「隨著年齡漸增,你希望討好的人越來越少,因此,還不如按照自己瞭解的去說真話,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只花時間跟那些你看重的人相處」。
p.296,「盡你全力做你最行的事情」,「不要想辦法去做一個跟你不一樣的人」。

老實說,我覺得外公告別式的程序表中,關於懷念回憶的文章,看起來有點假,不過也是事實,可能寫作之人與我擷取對於外公回憶的資訊有差異性,或許在審稿後挑出合適刊登的內容,以塑造其和藹可親之形象。

原本我也在邀稿的行列,不過親戚主編要求我重寫,由於我堅持誠實於某方面的回憶,不願只寫和藹可親之形象,所以我的文字就沒有在上頭。

看著外公的「故人略歷」,心想若我是當事者,一生洋洋灑灑地活了八十載,寫在其間的,居然不過幾個文字,很多又是大眾化使用的文字,描述個人的實在稀少,看起來這文字的產生,比較是用來塑造故人的包裝形象,並不是真的想貼切地用來描述當事者,如果當事者看著這些文字可能會想,「這好像不是寫我吧」,「就算是,也太表面了,跟本還沒寫到想法、自我、意識層面的部分」。

我付梓第一本書-「天邊的雲」,送給老爸時,他說一次多印幾本會比較便宜,我說,印再多本,也只能用來送人,那等告別式之前再來印就可以了。

以外公故人略歷所佔文字的百分比,一文約略是26行,描述到本人的大約是8行,扣除裝飾用文字,如「一生俱堅定信仰」、「一生澹泊名利、愛人如己,堅定的信心及不卑不亢的為人風範,值得我們懷念他、敬愛他、效法他」,寫到其個人想法的,大概沒有;而描述「擔任主日學教員多年,為人謙卑篤實,性情剛直,樂善好施」,感覺像是老師在寫學生評語時,就是那幾個獎勵詞換來換去的,至於學生是誰,並不重要。

提到「赴日留學,畢業於XX專科學校,回台後,創設明星商行,……」,這些內容在我看來,太過於表面化,只能稱為基本履歷,面試時稱為第一印象,還不到介紹瞭解一個人的階段。

參考手頭有一位牧師的故人略歷,也只是基本履歷的描述,最後加上「一生熱心侍奉,服事上帝,做人隨和謙卑、不求名利,是人人肯定盡忠的牧者」,感覺是由跟他不太熟的人撰稿,或是由幾份已製作好的word檔中,以「取代」功能把名字換一下,再加上幾行工作資歷,就拿去印刷裝訂的樣子。

有鑑於此,只好自己跳出來寫寫看,免得來參加的人,心中一樣納悶,是不是走錯告別式的會場,這裡躺著的故人跟我認識的人,似乎不一樣;也可能寫的太表面化,「父母XX、妻子兒女XX,在哪邊上過班,為人誠懇、樂善好施」,就這樣簡簡單單把我的一生輕描帶過。

自覺這一生雖過得馬馬虎虎,好歹也也歷經風霜數十載,總該提一下「我」的部分,不是衣服穿什麼顏色、住什麼房子,而是比較意識層面的「我」。

不過我倒不在乎誰會來參加喪禮、有沒有人來參加喪禮,那怎會在意自己的「故人略歷」呢?

主要是為了「聚焦思考」,使自己誠實地面對接下來該認真活著的日子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lin1212&aid=296617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忽然想到
2009/06/21 13:47

希望我爸在眾人眼中沒那麼德高望眾,還要編整本的故人略歷,不然這個差事一定落在我頭上 Orn 叫我編一本歌功頌德的東西,實在眼睛會脫窗。然後如果晚輩寫的文章,長輩又會交代不可以寫不好的事,為什麼不可以寫?牧師也是人,也有缺點,也會出錯,當子女的領受過父母的恩情和教訓(此指管教過當),為什麼不能都寫,一定要寫得慈眉善目笑哈哈跟彌勒佛一樣嗎?

遺書。我沒有後代,自然只是處分財產,因為都是負債,所以一定要寫遺書,交代二親等以内的親屬在法定期限內辦拋棄繼承啊,這才是重點。還有我的藏書超過1200本,兩大櫃衣服,一堆家具家電,還有電腦,這些東西不交代朋友幫我捐給公益社團和需要的人,不是太浪費了嗎。

天空 淨(chrislin1212) 於 2009-06-24 15:44 回覆:

「叫我編一本歌功頌德的東西。」

這還不簡單,你只要忘了他是誰,把大家看得懂得用詞套一套,或把偉人自傳的名字換一換,誰會去驗證他沒有到非洲行醫,沒有跟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同工呢?

人比較難的,只是「誠實」地面對

小惠有說,他參加東榮教會劉伯伯的喪禮,他的故人略歷寫得比較貼近真實(據聞)!

「這些東西不交代朋友幫我捐給公益社團和需要的人,不是太浪費了嗎。」

生前也可以做呀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故人略歷與遺書
2009/06/15 22:15

平平雙子座,我專寫遺書(已經寫了好多份),小薰則想到要寫故人略歷。果然對於生命的在意度不同。

要記得喔,有幾顆百岳不一定要寫,但是登山的體悟一定要寫;看過多少種珊瑚不一定要寫,但是潛水的感受一定要寫。還有在職場流浪的心情與 "悟道"、當爸爸當老公的體會,等等,這些都比履歷式的東西好看。

如果我比較晚死(我是隨時會死掉的人),可不可以預約投稿?一開始我會寫說,小薰高中的時候長得白白瘦瘦的,講話輕輕慢慢的,像漫畫裡的清秀少女,還有,喜歡發呆。

呵呵呵。

天空 淨(chrislin1212) 於 2009-06-16 16:03 回覆:

生命到了終點,不過像遊戲的game over,一個不再連結互動的世界。

手頭有一份長輩的遺書,心中有感,活著的時候,不能改變之事實,卻希望自己往生以後,子孫要完成,像「熱心侍奉主」之類;只能說,想多了。

「小薰高中的時候長得白白瘦瘦的,講話輕輕慢慢的,像漫畫裡的清秀少女,還有,喜歡發呆」,看起來,像在寫我女兒。
原來,這是別人眼中的我^.^(60%開放我 40%盲目我)

比較在乎的,我活著是否像我希望活著的自己,比較好,最好,應該是這樣,我就是我。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我瞭解並不容易。

魯夫特與英格漢(Joseph Luft & Harry Ingham)曾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的概念,強調根據對自己的瞭解、不瞭解和別人對我們的瞭解、不瞭解,每個人都可分割出四個部份,能幫助人際關係和更有效的溝通,用以描述人類互動的歷程,如下圖所示。

在周哈里窗的概念中,每一個人的自我,都有四個部分,包括開放(Arena)的自我,盲目(Blind spot)的自我, 隱藏(Hidden)的自我與未知(Unknown)的自我。

開放我
左上角那一扇窗稱為「開放我」,這個部份指的是我們自己知道而別人也知道的部份。
例如:我們的長相、身高、體重及某些屬於公開性質的資料,例如:性別、籍貫、特別的習慣…等。

盲目我
右上角那一扇窗稱為「盲目我」,這個部份是指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卻知道的部份。
例如:個人的口頭禪或一些小動作或特定的作事方法,而這是自己平常不自覺的,除非別人告訴你。

盲目我的大小與個人自我觀察、自我省察的能力有關,通常內省特質比較強的人,則可能他的盲目我會比較小。

隱藏我
左下角那一扇窗稱為「隱藏我」,這個部份指的是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部份。
例如:許多童年往事、痛苦辛酸的經驗、身體上的隱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