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盡力去獲取,盡力去儲存,盡力去付出
2006/09/30 08:28:34瀏覽394|回應0|推薦7

盡力去獲取,盡力去儲存,盡力去付出。

盡心盡力行善;用所有的管道;以所有的方式;

于所有的地方;在所有的時間;對所有的人們;終生不改其志。
-- 約翰衛斯理

現代人在資訊爆炸.變化迅速的壓力下,發現要生活得盡善盡美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因為盡善不能由“盡力”來獲取,它是一種平衡。而在各種壓力之下,“盡善盡美”是幾乎不存在的,而現代人面臨的是﹕是否要有“盡力”的人生。

主導十八世紀的英國教會大復興,最後影響整個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發展的約翰衛斯理,在一篇著名的講章“錢財的利用”中提出了“盡力人生”的倡議,成為當時英國社會人生的重要準則,影響十分深遠。

約翰衛斯理盡力人生的準則是﹕盡力去獲取,盡力去儲存,盡力去付出。

約翰衛斯理在“基督徒生活指導”中也提出﹕盡心盡力行善;用所有的管道;以所有的方式;于所有的地方;在所有的時間;對所有的人們;終生不改其志。

約翰衛斯理在工業社會開始之前,以如此積極的人生態度鼓勵人們盡力生活.工作,其影響之大,不但改變了約翰衛斯理教會的會友的經濟地位,也影響了整個英國社會。在大復興時期,追隨約翰衛斯理過聖潔生活的人們,大都是屬于當時社會的下層人士。

到了大復興之後,直至今天西方基督教會普遍以中產階級為主。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約翰衛斯理的“盡力人生”觀點是一種平衡的人生價值觀。

約翰衛斯理的“盡力人生”,首先從自己開始,對工作,對生活都盡力,然後是盡力儲存,而不是盡情花費,最後的目的是為了整個社會。他把人生的最後目的定為“盡力去付出”且終生不改其志。這種回歸社會的盡力人生觀,成為一種平衡的人生觀,而不是盡力為自己的自私人生觀。

對比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基礎,即“市場中看不見的手”,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差別。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可以形成,是基于這樣一個假設,即市場中每一個參予者都盡力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而每個參予者努力的合成,都成為社會可以獲得最大好處的原因,即人人為自己,結果是社會總體利益最大。

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從工業化開始,最後造成了工人階級與資本家之間巨大差別和沖突,所以才有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而資本主義也經歷了危機,直至不斷修正後的資本主義才緩和了勞動階級與資本主義的矛盾。

這表明,只強調盡力獲取而沒有盡力付出,社會還是不能達到利益的最高點。只有約翰衛斯理的三個盡力的原則,才能有一個平衡的人生和平衡的社會。

約翰衛斯理提出盡力人生的生活準則,也是作為他一生的準則。他曾經有個名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教區”,他四十年如一日,騎馬到處講道,共走了二十萬英里,講道四萬次,平均一年騎馬一萬公里,一天將近有三次講道。

他清晨四時即起,開始工作,騎馬時讀書,在繁忙的布道工作中,還抽空寫作,一生共出版有關語言.醫學和神學的著作兩百三十多本。他的布道工作不但改變了英國教會,還改變了英國整個社會。約翰衛斯理可謂是一個盡力人生的榜樣。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chu&aid=47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