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08 09:46:42瀏覽429|回應3|推薦16 | |
從小就被教導不要以貌取人,但從經歷來看,甚至從歷史看,社會上流行的仍然是以貌取人。 三國時期,曹操煮酒論英雄,視擁兵百萬的各諸侯如無物,獨推崇身無寸鐵,手無兵權的劉備與其共爲天下英雄。雖有試探之意,但畢竟是受了劉備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的像貌的影響,認爲此公可能是位人君。 以色列王大衛當執時,王子押沙龍曾犯上作亂,奪取京城,原因之一是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這押沙龍俊美無比,全以色列中無人可比,他從頭到腳,毫無瑕疵,光是濃密的頭髮,就讓以色列人著迷。 許多民眾放棄效忠老大衛,跟從了王子押沙龍,無不與押沙龍的俊美有關。可見以貌取人的偏見,可以演變成誤國的大事。 今天的政治人物中,若是容貌俊美的則自然是選票多了許多,兩組競爭的候選人,容貌好的,總能爭得多一些婦女票,這裏自然有貌所帶來的效果,乃至有失敗者憤憤不平,大罵選民的不智,卻又無可奈何。 以色列王國初期,祭師撒母爾前往伯利恒去膏立下一位君王。當耶西的大兒子來到撒母爾跟前時,撒母爾心想這位俊美且身材高大的必是下一個君王,但上帝卻告訴他,“不是”,如此,一個接一個,七個俊美的少年人過來,上帝都說不是,最後,被揀選爲君王的是耶西最小的兒子大衛。耶西認爲大衛不成器,在迎接祭司到來時,打發他出去看守羊群,上帝告訴撒母爾,人看人,是看外貌,而上帝看人,是看內心。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