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抗旱大作戰
2009/12/31 22:12:00瀏覽451|回應0|推薦0
    最近有機會至茂林參加一項有關山區搜救的野外訓練,沿著羅木斯溪上溯至瀑布,這已是88風災過後三個多月,雖然升高的河床上仍處處可見枯樹倒木亂石橫陳,但在枯水期依舊奔流出涓涓不絕的清澈溪水,與高屏溪下游的黃濁泥水實在是差很大,原因無他,在茂林濁口溪的上游,鮮少開發與破壞,原始植被尚稱完整,所以維持了潔淨珍貴的水資源。
    同樣位於南部供應民生用水的曾文、南化兩水庫就沒有如此幸運,颱風後水庫上游遍布漂流木,泥沙淤積嚴重,鑒於此,馬總統於12月中召開抗旱會議,經濟部提出六年三百四十億元的兩座水庫清淤工作計畫,用來疏浚、清淤、排沙與改善上流邊坡,甚至不排除比照石門水庫模式,編列特別預算來進行清淤工作。關於抗旱大作戰提升至中央層級全面動員,加深民眾危機意識和宣導開源節流觀念固然是樂觀其成,但執行的方法如果偏移了方向,仍不改所謂野溪整治的舊思維,恐怕仍將是為下一次毫大雨蓄積更大的摧毀力量。
    台灣地狹人稠,山高水急降雨又極度不均,闢建水庫以留住水資源憑著就是蓄豐濟枯的概念,而水庫亦提供了灌溉、防洪、發電、給水與觀光等多重效益,但天下畢竟沒有白吃的午餐,河川自有生以來搬運、侵蝕與堆積的物理現象從未改變,建築水庫除了改變河川生態衝擊人文環境外,最顯著的影響就是長期攔截大量的土石泥沙,使得西部沿海沙灘倒退,及國土消失淪陷等,皆是必須承受的苦果。漂流木被多數人認為欲除之而後快,然而換個角度來思考,它卻能提供河川魚蝦等生物生存喘息的空間,亦能在洪水來時發揮減緩水流的功能,降低下游聚落的風險並形成天然的護岸。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就允許保留河川中的大木殘材形成的天然屏障,我們該檢討的是河川上游為何允許不當的公路開發,超限利用墾伐農作甚至山老鼠橫行,源頭控管出了問題卻拿下游開刀,顯然邏輯上出了問題。
    古埃及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每年尼羅河的定期氾濫,帶來肥沃土壤以利農耕,同理,滾滾泥漿淹沒家園總被視為洪水猛獸,但至少植物生長與沖積平原是需要它的。災害的形成,簡單說就是人類侵入了河川該有的空間而已。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eng&aid=364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