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06 15:50:20瀏覽2129|回應7|推薦163 | |
老同學傳來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2012年 11月16日登載的一篇文章:《我們的退休生活:賣掉房子環遊世界》,真是深得我心! 馬丁斯夫婦(Martins )在巴黎聖母院
在加利福尼亞生活和工作的馬丁斯夫婦(Martins),退休後於2011年初賣掉房子,兩人當起高級吉普賽人,她說「現在﹐我們和我們的30英寸手提箱在哪裡﹐我們的家就在哪裡。」 從那時起﹐他們住過墨西哥、阿根廷、佛羅里達、土耳其、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帶家具公寓和房子。在接下來幾個月中﹐將住在愛爾蘭和摩洛哥﹐之後將短暫返回美國度假。 66歲丈夫Tim和70歲的妻子LYNNE,身體很好﹐都是在旅行時更快樂,而且都希望能在比三週假期更充裕的時間裡好好看看世界。“四海為家”生活了近18個月後﹐仍然很滿意自己的選擇,並且認為這種日子適合許多身體健康的退休老人。 他們學會了三件事。第一﹐應對新情況﹐這讓自己變得很敏銳。第二﹐他們並不孤單。經常遇見退休的旅伴﹐在旅行之初遇到的一個人說﹐“我們有好多人已經活明白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回報遠遠大於風險。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賣掉加州的房子﹐不用交房產稅﹐也不用修葺屋頂﹐省下來的錢可以買很多火車票,還可以舒適地生活在世界上幾乎任何地方。靠著領取的社會保險和一小筆養老金﹐加上財務顧問每月寄來約6,000美元來自於投資的錢,兩人就能築夢踏實! 目前﹐已經訂好今年在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德國、荷蘭和俄羅斯的住處﹐通常在每個地方至少待上一個月。當然﹐每個目的地都有挑戰等待著﹐包括:學會如何與雜貨店討價還價﹔使用當地交通工具﹔連接互聯網﹔操作暖氣和空調﹔破解異國的DVD機....等等。 與日常生活中從未遇到的人交流﹐是這種生活方式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四海為家的好處之一是享有不被“瑣事”所累的自由﹐在路上遇到的人感興趣的是兩個人本身﹐而並不關心我們的房子、古董、藝術品或其他財產。這是一種非常坦誠的交友方式。許多次﹐我們都與路上遇到的有趣陌生人聊得很高興。」 馬丁斯太太下結論說:『只要還走得動﹐我們就不會停止這種旅行。』 【附註】 因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擁有,所以只能作部份節錄,欲知更多細節,請點選文章之連結。 The Let's-Sell-Our-House-And-See-The-World Retirement 呵呵!不知道是否因為中國崛起,《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紛紛成立中文網,後者只要簡單註冊後,就可免費登入,還可下載手機版。何以這麼說呢?點入文末的「分享」按鈕,居然找不到臉書,卻列有各種大陸流行的QQ空間和新浪微博、搜狐微博以及百度搜藏...等等! 兩家中文網所提供詳實流暢的新聞與資訊,尤其是旅遊方面的文章,真讓人大嘆時間不夠用啊!想當年剛來美國時,兩張薄薄的航空版中央日報,就是海外華人的中文精神食糧,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啊! 【延伸閱讀】 大旅行》零下二十度、四十七天荒漠大穿越 我們並沒有什麼複雜的動機。對於自己未來的人生軌道,或許已經了然於心,卻不想「從眾」地,循著社會的框架一路走下去。追逐從小被教導的、不背離主流的那條對的道路。 是累了嗎?是的,是累了!沒有一定要不平凡,平凡或不平凡不是重點,但生命,只是這樣嗎?就這樣了嗎?有一種聲音,在心底……在動!生命,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