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工程師學會創會百年暨各專門工程學會100年 聯合年會及慶祝工程師節大會紀要
2011/06/05 03:35:22瀏覽1152|回應0|推薦0

前言:「工程師節」的由來。

六月六日為中國工程師節,這是已故陳立夫先生任教育部長時所訂。所以會選定這一天,是為了紀念四千二百多年前我國一位傑出的工程師--大禹,因而以他的誕辰訂為工程師節。

在堯帝的時候,洪水滔天,下民其憂。《孟子》中詳細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野獸肆虐,五穀不登,禽獸逼人,民不聊生。“績奠九州垂萬世,統承二帝首三王”,“三次過其門,虛度辛壬癸甲;十餘年于外,平成河漢江淮”,“乃聖乃神,疏九河人免為魚,萬世永賴;不矜不伐,拜嘉言賢無遺野,四海攸同”,這些聯語就是集中概括。“蓋聖人之功之盛,未有過於神禹者”,大禹的功績永昭後昆。

每年農曆十月十日為「大禹」誕辰,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是下元水官大帝聖誕,全台各大小廟宇,都要舉行隆重的下元節祭典,祈求風調雨順,來年五谷豐收。

民國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中國工程師學會在成都召開第九屆年會時,考證這位治水先師「大禹」誕辰為國曆六月六日,於是訂大禹誕辰六月六日為工程師節。另外,民國三十六年六月六日在大陸重慶舉行工程師年會時,我國水利專家又以此日為水利節。

馬英九總統期勉:工業基礎技術扎根 產業更上層樓

馬英九總統於10063日下午出席「中國工程師學會創會百年暨各專門工程師學會100年聯合年會及慶祝工程師節大會」,並親自頒發工程獎章、傑出工程教授等獎項,以表彰工程界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卓越貢獻。
  總統表示,「中國工程師學會」是由「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先生於民國元年所創立,係有史以來組織最完備、歷史最悠久的工程學術團體,多年來對國家貢獻卓著,台灣「科技教父」李國鼎先生十大建設的推手孫運璿先生,以及開創台灣鋼鐵傳奇的中鋼創辦人趙耀東先生等都是該會會員。
  總統指出,他上任以來即非常重視公共工程,政府公共建設的預算也逐年成長,由97年度之4,995億元,躍升至98年度的5,964億元,99年度更達到6,284億元,今(100)年亦有5,841億元。總統說,在加速公共建設的同時,政府也重視工程執行的品質,經過加強公共工程管控的努力,99年工程採購流廢標預算金額為87億元,係近5年最低;停工案件未執行金額由98年的158億元降至99年的98億元;解約案件未執行之金額,亦由98年的98億元減少至99年的25億元。
  總統以他擔任台北市長的經驗為例指出,地方首長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做到「水溝通、路燈亮、道路平」,因此,他上任3年來,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積極推動「路平專案」,目前不符合規定的比例已從他上任初期的87%降至30%以下,尤其只要有民眾檢舉,相關單位就必須在接獲通報4小時內進行緊急處置。對此,總統特別肯定公共工程委員會所做的努力。
  總統指出,經濟部已擬定「工業基礎技術往下扎根計畫」,這個計畫共選定分離純化、纖維紡織、顯示照明、全電化都會運輸系統、高階製造系統、半導體製程設備、高階醫療器材、高階繪圖與視訊軟體、高階量測儀器及通訊10種技術進行深耕研發,如果能順利完成,將對大幅提升我國工業水準,具關鍵性影響。
  面對環境的不可預測,總統也期許工程界能在災害防救科技方面有所貢獻,並表示,政府現在面對天災的作法是「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此外,過去「人定勝天」的思維必須有所調整,政府也希望與工程界共同思考如何精進相關技術,在國土保育、國土規劃上,結合現代的工程科技,讓台灣的環境變得更美好。

劉憶如主委「投資台灣新價值」:民主是台灣新價值核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劉憶如今天表示,台灣去年民間投資成長33% ,比新加坡、香港、南韓高,「是有新價值在顯現」,她進一步指出,新價值的核心是民主制度。 

 

中國工程師學會今天舉辦創會百年暨各專門工程學會100年聯合年會及慶祝工程師節大會,邀請劉憶如發表「投資台灣新價值」專題演講。 

劉憶如表示,在半導體和ICT(資通訊產業)之後,什麼是台灣下一波產業?資通訊產業外,還有強棒中更強,包括精密機械。不管哪一種未來的產業都跟工程息息相關,大家追求的是專業和創新。 

劉憶如表示,台灣有很多優勢,過去不能展現出來的原因是兩岸隔絕。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4月發布最新5年預測,20112015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都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因為IMF看到台灣新價值,但過去大家也這麼努力,為什麼過去10年有些排名是落後? 

她說,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10.88%,民間投資成長33%,較新加坡、南韓和香港高,所以是有新價值顯現,新價值的核心是民主制度。 

她表示,民主制度聽起來有點抽象,台灣有這麼多優勢,除專業程度外,就是靈活、創新、多元;根源「如果不是因為民主制度,不可能會走到今天」。她從學生身上得到啟發,學生的多元就是社會多元。 

劉憶如進一步指出,政府即將開放陸客自由行,陸客看到的不是直接投票行為,而是幾十年來民主在台灣深耕發揚,看到各行各業創新,這是台灣最大優勢。過去台灣與大陸阻隔,觀光、技術、資金從台灣到大陸,都是單向發展。台灣的新價值會浮現,兩岸關係改善,一步一步往經貿關係發展。

歐晉德:創會百年專題演講 劉銘傳 詹天佑 孫運璿

劉銘傳擘力建設台灣

劉銘傳於一八八四年(光緒十年)七月十五日(舊曆閏五月二十八日)抵台督辦軍務。他認為台灣的海防和近代開發認為是不可分離的兩大改革方案,而宣佈防備、練兵、清賦、理蕃四大政策。。
劉銘傳到台灣最先著手的也是有關「防備」事宜,把基隆.淡水.安平.高雄四港的砲台加以重新裝備,從外國購來新式大砲而加強其防備效能。同時,招聘德人畢德蘭(Bityia)為技監,以德人巴翁士(Baons)訓練砲兵和實行軍隊近代化。在台北府城北門外,設立台北機器局興辦軍火工業,生產武器,「火藥總局」、建「軍械所」儲藏武器。並設「水雷營」於基隆.淡水等地。另一方面也設立了在台北的「全台營務處」,聘請德人貝克爾(Bcker)和英人馬體孫(Mathason)改定舊有的保甲制度,重新施行之。
一八八六年(光緒十二年)劉銘傳設立「撫墾總局」;定隘勇制,並創立番學堂,於台北設番學堂,供給衣食、教算學、漢文、官話、臺語及起居禮儀。

劉銘傳又將西洋的近代科技引進台灣,一八八六年設立「電報總局」;官辦樟腦和硫磺(全台腦磺總局」)、「煤務局」、獎勵製茶業、設立「官醫局」、聘雇西洋醫師;增設巡撫衙門、撫墾局、稅釐局、軍政局、鹽務總局。
一八八八年在台北所設的郵政總局;一八八五年開設「西學堂」;一八八六年設立「電報學堂」;西元一八八七年臺北府電燈出現,同時在主要街道裝設路燈。

劉銘傳時代開創台灣鐵路BOT模式

100多年前我國臺灣巡撫劉銘傳建造臺灣鐵路工程實質上就是採用BOT模式。

清光緒年間,臺灣巡撫劉銘傳要建設臺灣鐵路。給清政府奏摺主要內容如下:

1基隆至臺灣府城擬修車路六百餘裡,所有鋼質鐵路並火車、客車、貨車以及一路橋樑,統歸商人承辦。議定工本價銀一百萬兩,分七年歸還,利息按照周年六厘。

2車路造成之後,由官督辦,由商經理。鐵路火車一切用度,皆歸商人自行開支。所收腳價,官收九成,償還鐵路本利,商得一成,並於搭客另收票費一成,以作鐵路用度。除火車應用收票司事人等由官發給薪水外,其餘不能支銷公費

3此項鐵路現雖商人承辦,將來即作官物。所用鋼鐵條每碼須三十六磅。沿途橋樑必須工堅料實,由官派員督同修造。即工程將來要轉讓給政府,在建造過程中政府必須嚴格控制。

4此項鐵路計需工本銀一百萬兩,內有鋼條、火車、鐵橋等項約須銀六十餘萬兩。商人或在德廠、或在英商訂購,其價亦須分年歸還。如奉旨准辦,再與該廠議立合同,由官驗明蓋印以後,由商自行歸還,官不過問。如商人另做別項生意,另借洋款,不能以鐵路作抵。即商人只有經營權,沒有所有權!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先生:

詹天佑先生,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1861426日出生於廣東南海。詹家原是安徽婺源的一個大商戶,祖輩中有受民擁戴的青天,也有為國戰死沙場的勇士,曾祖父、祖父,無一不是樂善好施之人。
一、傑出的留美生涯:

詹天佑他自幼酷愛學習。1872年,12歲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學班。在美國的中學讀書的時候,他發憤學習自然科學。1878年,詹天佑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從美國紐海文中學畢業。同年,詹天佑考入了美國耶魯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和鐵路專業,畢業成績優異。
1881
年詹天佑自耶魯大學畢業回國,先後參加津塘鐵路、唐山至山海關鐵路、新易鐵路的修建。1905年,他擔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司、總辦,主持修建京張鐵路。他雖然十一歲時就被清廷派送出洋,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完全受的是西方的文化技術教育;但是他終生的抱負,就是報效祖國。他年輕時就立志:我國豈智力不若歐美,而史蒂芬遜之流,何不能產生於中國耶?他還提出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的口號,代表了炎黃子孫永不屈服的民族氣節!

二、初試啼聲 壓氣沉箱法建造灤河的鐵路橋:

1888年,幾經周折,詹天佑先生終於轉入了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正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詹天佑剛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負責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的把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二、終生奉獻修建鐵路
詹天佑成為中國近代鐵路史上一個無法忽略的關鍵字。他一生參與、主持修建鐵路,成為我國早期鐵路典範,為我國鐵路路網的規劃,線路的勘探、設計、施工,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詹天佑從事修建鐵路的歷程中,最艱巨且最著名的是京張鐵路。在這之前,人們視鐵路為鑿我山川,害我田廬,礙我風水,占我商民生計的不祥之物。直至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才標誌著我國近代工程建設的崛起,並依靠中國自己的技術力量,在中國工程建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修建京張鐵路時,他組成一支工程技術隊,並加以嚴格培訓,後來投入鐵路建設工程的重要職務。由於居庸關、八達嶺兩處關鍵工程的正確設計和突破,在舉國上下急切地盼待和外國人的冷嘲熱諷中,經過四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於1909年9月24日全線通車,原定6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就提前完成,創造中外築路史上的一大成就。

他是我國近代科學技術界的先驅,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著名土木工程專家,我國最早的工程學會的創始人。他的一生為我國工程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深得人民的敬仰,有「中國人的光榮」、「中國工程之父」之美譽。目前,「詹天佑獎」已成為中國工程師學會論文獎的最高獎項,在世界上亦影響深遠。

詹天佑一生足跡踏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曾領導修建了京沈、京張、粵漢、川漢等十幾條重要鐵路。他為開創和發展中國早期的鐵路建設事業,公而忘私,嘔心瀝血,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4月,58歲時就在漢口崗位上過早地與世長辭了。

詹天佑對挑選修築鐵路的包工人員極為慎重,認為「開得價廉者,未必即是穩練老手」。

哲人已遠-緬懷孫運璿先生:

從一個出生在山東省貧瘠清寒村落以拾糞為生的孩子,到奮發向上成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並在戰後來台參與復電工作,在率領當時數百位專科學生盡全力搶救下,五個月內恢復全台80%的供電設施,打破日本人在戰後預期台灣將陷入完全黑暗的預言。在任職台電期間,興建發電廠,拉起中央山脈東西聯絡線,供應西部大量的工業用電,替台灣的基礎電力設施打下良好的根基,為後來的經濟起飛預先鋪設跑道。

孫運璿是一位傑出的領導者,但他說:「不要相信領袖天成、天生領袖,我在美國就學到這句話:Leader can be trained (領袖是可以被塑造、訓練出來的),就看自己努不努力。」 

「他比中華民國小兩歲,自童顏至皓首,不論身處何時、何地,始終縈繞於他心的,是讓這位兄長昂首闊步於世界。」從軍閥割據、對日抗戰的內憂外患、大陸赤化、國民政府遷台、退出聯合國、二次石油危機、中美斷交,此時島內正處於嚴肅的戒嚴環境,對外也面臨著高度敵對的兩岸關係及汲汲可危的國際情勢,無疑是台灣國際處境艱難、經濟困苦的時刻,在他主掌國營事業到擔任經部長這段期間,除了主導以交通建設、產業發展為主的十大建設之外,也提倡設立工研院和新竹科學園區,帶領台灣由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並往科技產業發展,他的奉獻和努力讓台灣走出晦暗的年代,逐步邁向科技島。結論:展望未來 工程永續 百年彌堅 永續新視界

正當氣候變遷議題全球持續發燒,節能減碳蔚為全民運動;永續發展的思維及做法,在大規模的國家建設上更是刻不容緩。究竟,從「生態工程」「永續公共工程」的新政策推展,執掌全國公共工程政策的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其政策發展的思維脈絡如何?未來願景及施政重點如何?中國工程師暨各專門工程學會未來十年任務重點為何?
       
公共工程包括港灣、捷運、道路、橋樑等,具有量體大、水泥使用量大等特質,且多位於高山、臨海、偏遠等地區,較之單一建築體,對環境影響更大,也更具考驗性,更應當帶頭實踐永續發展及節能減碳。
       
運用科技研發創新材料、創新工法是實踐德國馮.魏哲克《四倍數--資源使用減半,人民福祉加倍》理念的利器。公共工程用最少的資源、最少的能源,還可以維持很好的工程品質,就是達到永續公共工程的重要手段或作法。
       
高雄捷運工程為例說明,工址的地下土壤及水質含鹽量高,會逐步腐蝕結構體,產生龜裂問題,鋼筋也會鏽蝕;而高雄捷運工程使用了高爐水泥混凝土(於混凝土中添加爐石)後,不僅解決了原本棘手的鹽化問題,再生利用原本要海拋的中鋼廢棄物(爐石),減少水泥開採過程的環境破壞,甚至還因此創造了極為可觀的節能減碳效益。以2007年為例,台灣在各項工程中共使用了560萬噸爐石與200萬噸飛灰替代水泥用量,除了產製更優質的耐久性混凝土,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576萬噸,這就是「四倍數」策略價值的實現。
       
此外,包括「可拆組預鑄構件」等新工法的運用,加強以往常遭忽略的後端「維護管理」問題,都是避免或減少新工程的產生,是符合「永續」的積極作法。

面對環境的不可預測,馬英九總統也期許工程界能在災害防救科技方面有所貢獻,並表示,政府現在面對天災的作法是「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此外,過去「人定勝天」的思維必須有所調整,政府也希望與工程界共同思考如何精進相關技術,在國土保育、國土規劃上,結合現代的工程科技,讓台灣的環境變得更美好

本文同時發表在:

http://tw.myblog.yahoo.com/jw!McyTYLCRGB4aHq_gfDTdlYQ-/article?mid=4708&prev=-1&next=4700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jen88&aid=529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