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8/21 11:48:32瀏覽368|回應2|推薦13 | |
配權之淨值 不同於 累積型淨值 ETF是某類型股票指數(一籃子股票)的基金,與基金含義相當,但較為被動,手續費較少 夏普值(Sharpe Ratio)=(基金報酬率-無風險利率)/標準差 即基金的CP值。每單位風險所獲得的報酬,數字越高越好。 Beta值,相對於大盤指數(為1)的波動幅度。需搭配報酬率一起看。不同類型基金的對應指數不同,因此不可相互比較。Beta值只限於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又稱市場風險、不可分散風險,是影響所有資產的、不能透過資產組合而消除的風險。這部分風險是由那些影響整個市場的風險所引起的,例如:戰爭、政權更迭、自然災害、經濟週期、通貨膨脹、能源危機和宏觀政策調整。與之相對的是非系統性風險(unsystematic risk),又稱獨特性風險。 歐元區貨幣供給可分成M1、M2和M3三大類: M1 :流通中的貨幣(紙鈔、硬幣)加上隔夜存款。 M2 : M1 加上二年期以內存款,和三個月期以內可通知贖回存款。 M3: M2加上附買回協議,和貨幣市場基金,以及兩年內到期之債務證券。 通貨膨脹 -錢的貶值,亦即 貨幣量 > 經濟體量 (過多的錢追逐過少的商品) 經濟發展->需求增加->經濟發展(人力有限,逐漸不足) 經濟發展->需求增,人力不足->通貨膨脹(物價變高) 物資變少(例如石油減產)->通貨膨脹(物價變高)->需求減->產量減->經濟衰退 最常使用的衡量工具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對經濟體而言 追求的是更高的產值 即更高的GDP 錢是經濟體中的媒介,儘量穩定就好。央行的首要任務就是維持物價的穩定 通貨膨脹 使得錢的購買力慢慢減少 (被轉移到新創造出來的錢上)(實質上是不斷進行中的財富再分配,對大家的財富進行微調-抑制大家儲蓄,鼓勵消費、賺錢)->更多即時的消費(非定存投資)、總需求上升、GDP上升 通貨緊縮… 消費減少、不想工作 (不易賺錢)->長期成通縮惡性循環(低欲望社會) 經濟衰退 (對環境破壞減少) 通膨和經濟發展總是一起的,但超高速通膨 (惡性通膨) 是經濟過熱而自燃,對經濟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因此適量的通膨(合理的區間如2-5%),對整個經濟而言最好。 通膨影響: 股市- 負相關(除了能源股表現佳-價格高),主要原因是政策(為因應通膨,多採取緊縮政策) 房地產- 正相關(價格高,保值需求) 導致通膨的因素: 1 需求拉動 -需求增加->產量提高、價格上漲->企業收入增加->消費增加,良性循環 需求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央行要刺激經濟,最直接的方式即促進總需求,大量印鈔發錢 (潛在產能是關鍵- 產能不足時,物價必然上漲。產能可由失業率得知,這說明了為何高通膨之前常伴隨低失業率。通膨與失業率呈負相關) 央行控制貨幣,可透過低利率、量化寬鬆等,但若錢仍在金融圈中來回,未流入實體經濟圈,或許股市大漲,仍不會有通膨效果。例如美國之前的量化寬鬆;2020年後財政刺激計畫的大量發錢,加上之前的低失業率,2022年引來了高速通膨。 2 成本推動 -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利潤下降->產品漲價->抑制總需求->產量下降,GDP下降,經濟衰退。例如現在的歐洲、日本的通膨 (能源危機)、俄羅斯的通膨 (西方制裁、盧布貶值致進口物價上漲) 3 過量的貨幣供給 -歷史上的惡性通膨幾乎都是政府無節制的印錢,常見於戰爭後,本為先求溫飽,但產能不足,物價上漲快速,更不想工作,惡性循環 4 大家的通膨預期心理 -預期物價上漲->商家調漲->企業收入增加,調薪->需求增加->超前消費囤貨,錢的流通速度變快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