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1/26 17:00:51瀏覽347|回應8|推薦32 | |
原作者~講義雜誌總編輯 費文 「公平正義」是目前台灣人的主要思緒(和話題)之一。這種現象是否表示,這個社會的人是否正努力追求更美好的境界?或是表示原來這是個欠缺公平正義的社會?藉由這個發現,而採取的種種作法(各種對立逐漸升高)正不知不覺得擊潰這個社會?這是個值得探討、但現階段不可能會有共識的議題。 常有人說:「我做人的原則是,不佔他人的便宜,但他人也休想佔我便宜。公平最重要」也常有人說:「他真不夠朋友,我對他這麼好,為什麼他不能同等對待我?我只求公平而已。」多數人的盲點是,他們所謂的公平,依據的是自己的主體標準。 拿上班來說,有人認為,只要我上班時間都待在辦公室,就有資格領這份薪水,不論是否看報紙或聊天,都沒關係。也有人認為,我不作私事,但會完成上面交辦的事,至於效率或品質如何,就不關我的事了。也有人認為,我的日常工作居然必須靠主管交辦,沒有能力主動發掘問題,也沒法主動找出答案,必須勞駕主管費心指導我,修正我的錯誤,我的這份薪水領得太慚愧了。 追求公平正義,應該是共產黨最冠冕堂皇的一項主張,當年共產主義能夠一下子就風起雲湧,主要是因為公平正意這個理念太打動人心了。如果所有的財產都歸國家,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因此不再有各人私利,天下從此就太平了。 經過了幾十年的實驗,共產國家終於認清,「均貧」只會引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反而一心一意追求發揮各人能力的資本主義,人民更豐衣足食,也更能發揮愛心(公益事業、社會保險) 我們應該努力去創造更大的餅,而不是抱怨你的那一塊為什麼比我的大。 (摘自講義雜誌 原作者:講義雜誌總編輯 費文) |
|
( 創作|散文 ) |